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亟待构筑
2011-7-12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聚酯纤维 技术创新体系

    在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建议建立基于“1+X”产品模式的产业链、产品链、技术链、标准链,其中“1”为仿棉基本品种,保证柔软性、保暖性、亲水性,重点实现与棉倒比例混纺,由65/35变为35/65,在保证面料性能功能前提下,减少棉纤维的用量,加快仿棉纤维应用。目前首要任务是明确基本品种的技术体系和产品标准,建立纤维/长丝、纱线/混纺、面料指标体系。除常规性能指标外,必须明确仿棉产品链的功能指标,包括柔软性、蓬松性、亲水性等。尤其是亲水性,必须保证仿棉纤维的气相亲水(回潮率)与液相亲水(吸湿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强化功能指标,形成“X”系列产品指标,包括开发具有抗静电、抗菌、阻燃、远红外、防紫外等功能“超仿棉”产品。同时充分利用长丝加工优势,推动长丝仿棉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新兴领域拓展

    工业丝是重要“武器”

    涤纶工业丝是聚酯纤维拓展产业用领域的重要“武器”。近几年,我国涤纶工业丝产能突飞猛进,2010年已经达到106.5万吨,规模世界第一,且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成本优势日益明显,已经开发出涤纶帘子线、涤纶帆布、涤纶输送带芯等多种涤纶工业丝后加工产品。不过,相对发达国家产品,我国涤纶工业丝普遍存在产品品质低、功能性产品、高性能产品无法满足我国庞大的汽车行业等市场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高强低伸型和尺寸稳定型长丝及其相关制品(帘子布产品)。而高强低伸系列、中强低收缩系列等常规产品产能严重过剩。

    我国涤纶工业用丝产品缺乏应用设计与质量均匀性控制理念,根源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方面投入不足,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低缩型和尺寸稳定型涤纶工业丝的性能要求高,特别是尺寸稳定型涤纶工业丝主要用于乘用车和轻载车的子午轮胎,关乎生命安全,对质量控制要求更高。国内涤纶工业丝产品的强度指标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但在产品稳定性、CV值、伸长率等方面较差,整体品质较国外产品低。国产HMLS高模低缩产品的质量较国外产品差距较大,强度、收缩率、稳定性等指标都落后国外产品,只能用于低档的制品中,形成了我国涤纶工业丝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的低端产品生产格局。即便使用引进设备的企业,市场适应能力也显得不足,特别表现在出口产品价格上。我国出口到欧洲市场的涤纶工业丝价格比欧洲本地同类产品售价要低3成,比北美产品约低2成。

    在加工技术方面,国内有人力成本优势,但关键设备和技术都依赖进口,企业本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不注重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生产技术不具优势。从产业链角度考虑,涤纶工业丝在产品使用条件、纤维性能、纺丝工艺、装备配置及工程设计等环节相互关联要求较高。国内涤纶工业丝企业普遍存在“零星分布”局面,几乎没有实现原料、聚合、固相缩聚、纺丝、织造、浸胶的一体化生产,自主开发技术与品质困难。

    我国涤纶工业用丝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通过加工体系的高速化、柔性化、自动化,结合全流程优化,开发低成本、高品质、高尺寸稳定性的新一代涤纶工业用丝及其制品,实现加工过程高效、节能降耗、低碳;产品可靠、耐久、安全、环保,为我国堤坝、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提供支撑。

    当务之急,涤纶工业丝及制品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的质量,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撑下,通过对传统涤纶工业丝技术提升,开发高附加值品种。通过产学研结合,从工业丝的聚酯品质控制技术,切片的高密度连续输送技术,SSP粘度均匀控制技术,纺丝的高速度、多头加工技术以及开发活性、耐海水、抗紫外线等功能涤纶工业丝等方面,提高涤纶工业丝的加工水平和功能化率,推动涤纶工业丝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为工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多功能的纺织材料。尤其是开发水利、交通等领域国家急需的高性能产品,满足工业领域对高性能、功能性工业用丝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