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棉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纤维具有优异的吸湿性、柔软性、保暖性等,光泽度也很好,其织物服用性能优良,但在导湿性、脱湿性、防污、防水、防霉等方面尚存在问题。
我国涤纶产业的大规模工业化,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壮大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我国已成为涤纶生产、消费第一大国。面对棉花资源有限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涤纶产能相对富余的局面,根据现代消费者对服装要求方便、舒适、健康、时尚等特点的需求,结合目前涤纶及其面料差别化、功能化的技术特征,行业提出了开发与推广“超仿棉”纤维与制品。
“超仿棉”产品通俗地讲有以下特点:看起来像棉(视觉)、摸起来像棉(触觉)、穿起来像棉(亲和性)超棉(舒适性),用起来比棉方便(洗可穿性),兼有棉与涤纶的优良特性,达到仿棉似棉、仿棉胜棉的效果。科学地讲有以下特点:“超仿棉”产品要保证有棉花优异的柔软性、保暖性等,还要有涤纶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色牢度,甚至具备抗静电、抗起毛起球、抗菌、阻燃、远红外、抗紫外等功能。随着仿、超棉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相应提高,甚至成倍增长。
与以前单一差别化技术或单一功能性产品的开发相比,“超仿棉”产品的研发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是对象与目标不同,不仅在纤维表面形态和面料风格上追求接近棉织物(形似),更重要的是面料制品在性能及功能上要仿棉、超棉(神似),尤其要具有优良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其次是研发技术路径不同,仿棉、超棉技术更加重视多种差别化、功能性技术的整合发挥,强调聚合、纺丝、织造、染整技术的相互融合。
“超仿棉”产品开发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外观上仿棉:改变纤度与截面形状;性能上仿棉:改善纤维可染性和吸湿、排湿性,并从外观和手感上接近棉织物;功能上仿棉:仿棉织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手感及服用性能,而且在吸水透气、吸湿排湿、抗静电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方面超越棉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