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复合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大连发力“碳纤维”新型产业
2011-6-1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碳纤维 大连

 “碳纤维”园区上马

     “不过,现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尽快扩大产能。”萧颖表示,因为产能无法扩大,一些大型设备的批量制造不得不放弃,这些订单最终落入了日本东丽、东邦、三菱丽阳、SGL等手中。

    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数据,全球碳纤维市场95%以上被国外大型企业占据。目前中国碳纤维自给率仅为16.1%,进口量占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

    不过在今年,萧颖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5月中旬,她从大连市长李万才口中得到承诺,在大连普湾新区将有1.6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碳纤维工业的发展,萧颖所在的企业也将进驻,她表示,进驻新区之后,在“十二五”期间要落实的是年产十万吨碳纤维原材料,十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规模。“预计今年动工建设。两年内就能完成。”

    5月26日,大连国瑞炭材料有限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以及大连百孚特线缆制造有限公司电力系统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也落户大连普湾新区。这两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10亿元。

    同时,在普湾新区已经公布的合作项目中,记者获悉,已经入驻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的投资30亿元的瑞华电动车项目,投资6.7亿美元的深圳科聚工程塑料项目入驻松木岛化工园区;投资总额达13亿美元的固特异轮胎项目以及其他装备和器材、船舶配套、汽车零部件将在产业链上形成集聚效应。

    而这也正是目前在大连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再工业化”进程的缩影。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以及能产生的规模效益的项目是眼下各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底线”。

     “打造这样的产业集群正是大连实现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指导思想。”刘岩表示,大连“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作为一个传统工业城市,转变生产方式,工业承担了很重的任务。但是这种调整绝不是单一的调整,而是基于产业链的整体调整。因此大连市政府从研发到技术改造,到融资、土地等各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进行扶持。在这个政策指导方针下对高耗能的产业在过去两年进行了转移,就是为了挪出空间为新兴产业提供便利。

    2010年大连实现工业增加值2300亿元,产值8000亿元。这两个数字到“十二五”末期分别要增加到 5000亿和10000亿左右。而其中,按照“十二五”规划,预计新兴产业每年的增长速度在30%以上,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中,新兴产业要占到30%。

相关链接

碳纤维产业现状

    目前世界碳纤维产量达到4万吨/年以上,全世界主要是日本东丽、东邦人造丝和三菱人造丝三家公司以及美国的HEXCEL、ZOLTEK、ALDILA三家公司,以及德国SGL西格里集团、韩国泰光产业、我国台湾省的台塑集团等少数单位掌握了碳纤维生产的核心技术,并且有规模化大生产。   

    目前,在中国内地还没有一个年产100吨的规模化碳纤维工厂,大多还处于中试放大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台湾省的台塑集团,在上世纪80代年中期从美国Hitco公司引进百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经消化、吸收和配套后得到迅速发展,台塑产量增加很快,但碳纤维质量的提高幅度并不大。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