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国外成套设备
国内许多科研机构搞了三四十年也没能实现碳纤维的产业化,而中复神鹰仅3年多时间就实现了三级跳——建成20吨、100吨、1000吨的碳纤维生产线。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良为记者破解了其中的谜底:以东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验收的国家“863”碳纤维项目所取得的单元技术和中试成果为依托,引进碳纤维研究资深专家和腈纶生产的资深工程技术专家,整合实验室成果与工业化腈纶生产控制技术,特别是充分发挥鹰游纺机研发中心纺织机械设计制造的优势,在没有现成的生产设备可参照,没有现成的工艺流程可借鉴的情况下,全面展开自我设计、自我制造、自我安装、自我调试的碳纤维生产线的攻关之战。
“有了实验室理论成果、大腈纶工程控制技术、化纤设备生产的手段和经验,我一定能创造出中国的碳纤维!”张国良信心非常坚定。
张国良和他的团队一举打破了发达国家垄断碳纤维生产的神话,他将决胜点归结于多种技术与多项工艺的综合运用与自主创新。目前,中复神鹰已经拥有从纤维到最终产品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化纤机械制造、自动化控制、纤维生产加工等一系列与碳纤维研发生产相关的科研团队,为最终成功研发生产碳纤维和提高产品档次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们的碳纤维生产设备全部是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张国良谈到,目前国内纺织行业仍然存在技术研发能力薄弱,成熟技术和工艺长期得不到更新的状况。国内化纤及纺织企业大都以引进国外成套先进设备为荣耀,但忽略了引进成套设备与技术的一大弊病是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再创造。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适应性以及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灵活性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制约了新产品开发的广度和速度。这一点也正是国内部分企业长期研发碳纤维但一直无果的症结所在。
3年多的时间,几百台(套)设备和10多条生产线的自我设计、自我制造、自我安装、自我调试,中复神鹰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常常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但他们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最终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碳纤维生产线。
以企业为主体并不等于技术全部由企业开发,而是在以企业为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科研机构的资源,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