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细菌是否超标 用复杂公式计算
送检食品细菌、霉菌是否超标?做个微生物检测便一目了然。昨日,市质监局食品检测中心的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检验室检验员张磊告诉 记者,一件被送检的食品,首先要在操作间内进行提取处理,然后将提取物装进有细菌或霉菌培养物质的培养皿内,再送去培养室培养两天,最后观察培养皿内培养 出的细菌或霉菌的数量,以检测被检品内所含细菌或霉菌是否超标。
随即,张磊戴上帽子、手套和口罩,钻进风浴间“淋”了一阵风浴,再进入操作间,“我们戴的帽子、手套,使用的烧杯、试管,全部都须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张磊说,“操作间的洁净程度,可以让医生在里面直接为病人开刀动手术,而不需要再对操作间做消毒无菌处理!”
就在这时,一件样品被另一名检验员送进一扇通过小隔间与操作间相连的小窗口。张磊打开操作间内部的窗户,取走样品,开始处理样品。大约数十分钟后,一只装有样品提取物的培养皿被制作完成,张磊又通过操作间另一侧的相同窗口,将这只培养皿送进了培养室。
走出操作间,张磊告诉记者,他们对食品的细菌及霉菌检测,进行的是“线性”操作,绝对不让已制作完成的样品回流,以保证检验结果。
张磊带着记者走进了培养室,实验台上放着十几只已培养了两天的装有被检样品的培养皿,这些培养皿内,有的未出现菌落点,有的则出现大大小小的菌落点。
“并不是说出现菌落点的样品就是不合格的,只要没超过相关规定标准,被检样品也是合格的。”张磊解释,他们会细数培养皿内的菌落点,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公式,测算出样品的细菌或霉菌含量,判断其是否超过相关标准,是否合格。
相关
食品生产单位从业人员
每年培训至少40小时
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深入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该办近日印发了《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 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每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年也要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专业培训。《纲要》还要求建立起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专家、消费者和媒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在2015年年底前将社会公众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 率提高到80%以上,将中小学学生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