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基础研究亟待突破
在《纲要》提出需要突破的50项关键技术中,涉及基础研究的共有5项,其中又包括细化技术65项。这5大项包括纤维材料加工基础研究、纺纱织造加工基础研究、印染加工基础研究、智能纺织品及服饰文化基础研究和纺织机械制造基础研究。
李金宝介绍说,纤维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为纤维新产品开发奠定科学基础,也是解决高性能纤维加工技术的关键,很多研究成果在军工、航空航天、电子、核动力等尖端技术领域有广泛应用。比如,化学纤维成型基本理论与工程模型系统研究项目将为现有装置增产节能、提高品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这项技术主要是在纤维成型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型加工新技术如冻胶纺丝、热管纺丝、超细纤维复合纺丝等,并结合新产品研发如中空纤维、细旦纤维、异形纤维、功能纤维等建立工程模型系统,确立工程优化方案。
在碳纤维领域,开展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缺陷形成与控制机理的研究可解决碳纤维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开发新型高性能碳纤维打下基础。
环境友好型油剂、溶剂、特种化纤功能母粒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也是材料加工技术的重点。李金宝说,我国涤纶长丝纺丝油剂目前大部分还是依靠进口,真正实现国产化的油剂还很少。研究该项技术的目标就是实现聚酯纤维长短丝油剂的产业化,包括POY、FDY等高速纺系列产品所需油剂,争取到2020年实现大类纤维材料油剂的专业化和系列化。李金宝介绍,环境友好型溶剂的研发目前已有小试基础,到“十二五”末,该项技术的研究将为建立万吨级Lyocell纤维国产化生产线、千吨级离子液体产业化生产线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如含氯芳杂环聚酰胺共聚纤维、聚苯并咪唑纤维、聚醚酰亚胺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始探索研究,都将在2015年完成小试。
纺纱织造加工基础研究主要包括纤维梳理过程的研究和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梳理过程柔性力学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将主要针对超细天然纤维素纤维、羊绒纤维等柔软纤维材料的强力低、耐磨性差等缺点,研究该类纤维在梳理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征,建立梳理件与纤维力学作用过程的相关关系,设计超锋利、超高密的圆边角分梳原件,设计最优工艺,达到纤维受损最小、短绒最少的目的。该项技术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实现20万锭的产业规模。
由于纺纱过程长,纱线性能指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因果关系很复杂,目前纺纱加工过程的控制通常还需要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波动性较大。因此研究纺纱过程在线质量检测成为进一步提高纱线性能的必然选择。李金宝说,将分布式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将纺纱工艺设计和纱线质量在线检测集成研究,是纺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末,纺织行业将实现纺纱生产线全流程在线检测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