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化纤企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向三个方向分化:部分企业进一步向更上游领域延伸,以规模化、低成本优势取胜;另一些企业继续向下游发展,走差别化道路;还有一些实施多元化策略,投身化纤以外的诸多领域。这三种模式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企业明确自身定位,选择一条路并坚持走下去。——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
福建长乐这一全国知名的化纤纺织集群地这几天可谓盛况空前。在行业协会、当地政府、相关企业等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化纤协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行业创新发展年会,第五届国际化纤及纱线、经编产品定货会,以及第十一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同期召开,吸引了国内外500余名代表前往探讨交流。
“十二五”开局之年举办的化纤协会理事会,自然包含了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重要内容。在行业深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各家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角色该如何定位?产业链延伸之路究竟该往上走还是向下走?
三种模式分化将更明显
中国化纤协会会长端小平对“十二五”企业发展模式的论断,被与会人士多次引用。端小平分析指出,“十二五”期间,化纤企业发展模式将进一步向三个方向分化:部分企业进一步向更上游领域延伸,以规模化、低成本优势取胜;另一些企业继续向下游发展,走差别化道路;还有一些实施多元化策略,投身化纤以外的诸多领域。他特别强调,这三种模式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企业明确自身定位,选择一条路并坚持走下去。
“十一五”期间,多家企业已分别就这三种模式进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考虑到上游原料受制于人,浙恒逸、荣盛、桐昆、江苏恒力多家大型化纤集团在具备聚酯涤纶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上游PTA(精对苯二甲酸)延伸,使国内PTA进口依存度由原来的60%逐渐下降至30%左右。随着PTA新产能的投产,进口依存度必然会进一步下降,PTA价格也将更加稳定。同样,锦纶行业的主要原料CPL(己内酰胺)也在国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目前仍然维持较高的进口依存度。而浙江富丽达、山东海龙、唐山三友、吉林化纤、新乡白鹭、宜宾丝丽雅等多家粘胶企业,通过“走出去”、兼并重组、到新疆投资建厂、开发新型资源等方式缓解原料困境。
在原料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江苏盛虹集团、恒力集团、长乐力恒锦纶等另一些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下游织造甚至服装环节。这类企业很多就是从织造领域起家,在发展中逐渐向上游进入化纤制造行业,而且他们多数拥有较大的集团资源优势,多家子公司在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各司其职。
多元化策略很多情况下与前两种模式融合在一起,这种横向延伸在化纤大型集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如建设变电厂、港口等配套工程满足发展需要,或投资房地产、涉足生物医药等行业丰富资金来源,以支持化纤主业发展。而自荣盛石化在深交所高发行价上市以来,聚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传统形象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变,化纤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路径也变得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