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棉花价格大起大落,整体高位运行,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高企的原料成本和有限的供应,纺织行业急需纺织材料领域的“袁隆平”来解决事关产业安全的问题。目前,用化纤替代棉纤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这必将促使中国化纤工业加速从数量增长向品种差别化发展的进步,必将加速化纤工业超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
发展虽快但“硬伤”仍存
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但主要是以常规纤维生产能力的扩张为主,常规化、同质化产品过度发展问题突出,在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上存在严重不足。因为种种原因,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仍然较低,表现在产品种类较少、产量小和质量水平不高。
发达国家的化纤企业注重化纤产品的开发,每年生产品种可达100种以上,且每个品种的生产都不超过总产量的5%。日本、韩国等国家所研发的高性能差别化纤维,已达到超仿真化纤第四代水平,而我国大部分差别化纤维仍停留在第二代水平上,在差别化纤维的开发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为此,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首席技术顾问叶永茂提出:差别化产品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局限于产品开发,更要注重市场化、工程化,要求产学研、上下游紧密结合。此外相关辅料的配套开发工作也十分重要,也必须结合自身的技术和装备特点,摸清市场需求,开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形成差别化竞争,避免一哄而上。
叶永茂指出,当前影响企业差别化开发的原因除了技术、资金等因素,最重要的还有市场。解决当前差别化纤维与后道产品开发结合不力的问题,必须在上下游间建立合作平台,加强从信息到生产等各环节的交流协作。此外,对差别化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缺乏市场认知度也是目前国内化纤行业较为突出的现状,这导致了目前产业链利润出现普遍向织造特别是服装行业倾斜的局面。他举例,一件吸湿排汗纤维的T恤比普通纤维要贵一倍以上,而吸湿排汗纤维每吨却只比同规格的常规品种贵两三成。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介绍说,“差别化”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首先提出的,对世界化纤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通过产学研联合等方式,我国差别化纤维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差别化品种已有20多种,差别化纤维总量合计达到1279万吨,其中115万吨属于多种差别化复合产品,截至2010年底,我国化纤差别化率已提高到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