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CPL反倾销大刀终落 锦纶产业换位再思考
2011-2-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锦纶产业 CPL反倾销

               
反倾销不是唯一影响因素
               
    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企业微观感知与宏观数据相吻合。浙江华建尼龙等单做聚合的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经营压力,华建尼龙进口的己内酰胺全部来自欧盟、美国;福建锦江科技拥有10万吨纺丝能力,目前正在上聚合装置,不过CPL反倾销阻碍了这一计划,企业负责人的打算是“走一步算一步”。
               
    在CPL新产能方面,山东一家企业原计划去年10月投产的20万吨CPL产能,推迟到今年5月投产,但由于存在一些纠纷,能否投产还是未知数。目前,国内多数人士将希望寄托在浙江恒逸的CPL项目上,但从当前进度看,投产尚需时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无奈”、“受打击”,还有一种情绪也占据很大比例,那就是“无所谓”。用青岛中达有关负责人的话说:“汇率变化、加息等因素叠加作用,削弱了反倾销的影响力。而且,CPL反倾销从立案到初裁,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在多方沟通、努力无望的情况下,业内早已默认了反倾销成立的事实。”
           
    青岛中达拥有1.2万吨的锦纶纺丝产能(以锦纶细旦丝居多),目前正计划上新的加弹设备。
               
    不少企业反映,2010年已经在原料高价压力下挺过一年,目前影响后市的因素复杂多变,企业有单不敢接,都等春节后再作打算。
               
关税倒挂可能成为新焦点
               
    在CPL反倾销已成定局之后,锦纶行业的关税倒挂问题可能引发更高度的关注。毕竟当前CPL进口政策对于锦纶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CPL在日本的进口关税为4.7%,韩国为3%,台湾地区为1%,印尼0,菲律宾0,马来西亚1%。而我国CPL、锦纶6切片、锦纶6进口关税目前分别为7%、6.5%、5%。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关税倒挂”必然引起这样的情况:国际投资者针对我国己内酰胺资源短缺、下游需求强劲的现实状况迅速扩大下游产能,利用下游产品占领国内市场。台湾地区近几年聚合产能的高速增长及对大陆的大量出口就是很好的例证。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因与周边国家与地区关税差异大造成成本增加,2002年以来,全国已有34家锦纶生产企业相继关、停、破产,超过1/4的行业总产能,中小企业1万吨以下聚合产能原成套进口设备已全面关停,2008年新增关、停的企业12家,剩下开工生产的企业总体开工率不到50%。2009年,国家将CPL进口关税从9%下调至5%等一系列有利措施,使锦纶行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好转。2010年,考虑到上下游各方利益,国家再次将CPL进口关税上调至7%。
               
    可以预见,此次反倾销一方面将加剧国内市场高品质原料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聚合产能的进一步扩展和技术的升级换代。相反,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国家的锦纶及切片企业将利用关税和原料采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大陆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反倾销也将“倒逼”上下游企业创新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据了解,反倾销初裁发布后的几天内,行业协会已经联合上下游企业,共同探讨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大计。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