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头换面的厂房、成规模的生产线、专业的研发管理团队,更像是对那场灾难性报道的反驳和报复。
他们已经不满足做最底层的加工者,开始与高校合作,建立自主研发中心,除了无纺布的生产,加大了对无纺布衍生品的投入。
工业园规划建设局局长喻计安透露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将彭场的知名度做起来,必须将服务业水平提升上去,例如接下来会打造五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从而将全国性的无纺布会议吸纳至此。
但是如此美好的宏伟蓝图,其实施的可能性并不被行业内部人士看好。“彭场离仙桃市太近了,养不起高端的服务业,有钱人都开车去仙桃、武汉消费。”一名业内人士说。
销售渠道则成为压缩企业盈利空间的关键。据了解,彭场80%的企业所接触的客户都是国外的中介商。为了谋求更大的盈利空间,必须越过经销商这一环节。目前,彭场已发展无纺布进出口贸易公司18家,有7家企业在武汉设立了无纺布进出口专业公司。每年企业自营进出口无纺布制品13万吨,自营进出口总额7850万美元。
宏祥正计划在国外成立贸易公司,“销售渠道总是被几家国际中介商垄断,我们很吃亏,迟早要走上销售终端这条路才行。”金涛说。
在彭场老板们的记忆中,最赚钱的时候是90年代初期,也正是在此时,彭场形成工业重镇的雏形。而在非典和甲流的影响下,彭场实现了突飞猛进的飞跃。随着各种小作坊的倒闭,与大企业的翻新升级,“彭场大道”看起来日渐光明。但事实上,“后继后无人”始终是搁在他们心头的一块石头,滚雪球的资金扩展方式显然已跟不上产业升级的脚步,如何保住他们的钱袋子,比中国无纺布之都这个耀眼的称谓更当务之急。
《圣经》有言,你要跑那当跑的路,也要打那美好的仗。也许只有来场切肤之痛,才能让这个小镇的辉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