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出”的巨大变化
2007年,是中国化纤工业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化纤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全年实现净出口43.31万吨。除腈纶和锦纶长丝外,其余品种全部实现净出口。这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贸易自由化在增加进口的同时,也为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进一出”的巨大变化真实反映了中国入世对于中国化纤工业以及世界化纤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就在2007年,我国化纤工业显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运行基本平稳、生产继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运行质量良好。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化纤行业完成化纤产量2389万吨,同比增长18.04%。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粘胶纤维,同比增长27.8%,产量达到154.29万吨;涤纶同比增长18.84%,产量达到1917.67万吨;锦纶增长14.93%,产量为95.12万吨;腈纶产量增长较少,增幅仅为0.67%。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化纤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到95%以上,全行业平均产销率为98.24%。这些都为中国化纤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这一历史的改写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此之前,尽管我国化纤产量巨大,但在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成本纤维差别化方面,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仍存有较大差距。化纤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时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竞争优势,化纤产品对外出口数量极少,1999年和2000年仅分别为8.8万吨10.0万吨。因此,中国化纤实现净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入世后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原料成本的降低。
自1998年起,中国化纤的产能、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我国化纤产量为694万吨,化纤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超过60%,化纤已取代棉花成为第一大纺织原料。尽管入世前中国化纤工业已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纺织市场的需求。加入WTO后,以国际贸易惯例来规范我国化纤产品的国际、国内贸易,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化纤工业的健康发展,化纤产品及其原料进口关税的递减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有效诱发降低了走私因素,减少商品进口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化纤设备、仪器仪表等进口关税的减让,使化纤企业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缩短了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周期;入世后服务贸易的放开,增加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运营成本;入世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需求下取得较快增长,大大增加了对化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