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人物访谈 >> 正文
为“天宫一号”编织完美翅膀
2011-11-7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玻璃纤维 天宫一号 东华大学 陈南梁

  如何把玻璃纤维织成飞行器电池帆板所需要的附着载体,确实是我们参与“天宫一号”研究以来遇到的最大也是最难的问题。因为飞行器对织物既要求强度高,又要求结构致密、延伸性小,保证其结构和外形在太空中稳定不变形,还要求具有自修复能力,即一个部位有断点绝不能蔓延,影响其他部位。

  尽管玻璃纤维已不似玻璃那么易碎,但仍有易脆的特点,要把它织成线、做成织物谈何容易。这就好比用玻璃来打毛衣,最适合的技术偏偏遇到了最头疼的材料,我们要做的就是化解这对“冤家”之间的矛盾,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主持人: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您的团队遇到了哪些攻关难题?

  陈南梁:可以说,从原材料的研制,到生产技术工艺的革新,再到机械织造设备的设计改造,整个科研攻关过程几乎随处都有我们“第一个吃螃蟹”的故事。

  拿原料开发来说,一般玻璃纤维在强度、延伸度、柔软度等性能方面都很难达到航空航天用产品材料的要求。我们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联手,积极开展研究,最终研制出高强度、低延伸度、高柔软性的特种玻璃纤维,从源头上把关,保证了航天织物的高品质。

  有了特种玻璃纤维,生产工艺和织造设备也要随之更新换代,于是,我们又自主研究提出了经编技术成圈理论,成功开发出适用于特种玻璃纤维的特种整经工艺,并自己动手设计制造出我国首台航天特种玻璃纤维织造用经编机。

  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网格不同于实心物体,可以有效帮助电池帆板减轻重量,让飞行器整体更加轻盈,另一方面“天宫一号”的电池帆板还能透过网格进行正反双面发电,发电量可以比以前提高15%。

  主持人:研制成功半刚玻纤网格材料后,您的团队还有哪些更长远的目标?

  陈南梁: 虽然半刚玻纤网格材料的研究起源于助推“天宫一号”飞天这一具体项目,但在我们心中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推动我国经编技术走入高端技术应用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其实,用于“天宫一号”电池帆板的半刚玻纤材料已成功在我们学校的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虽然现在的产业化规模还不是特别大,但只要我们坚持研究,今天的成果就意味着明天我国电池帆板材料的变革。

  近期,我们课题组正在进行星载天线金属网的研发,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相信不远的将来,30米大直径经编金属网天线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卫星等领域。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