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会展报道 >> 正文
“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探索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2011-10-25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纺织学术年会 学术 产业


    产学研可行合作路径值得探索

    当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实现有效对接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产学研用”相结合。行业内很多人士已经在这条路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仍然不少,尤其是各环节之间如何实现既分工明确,又有机合作。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程学忠指出,产学研合作是个世界难题,国外这种模式的实现有几种路径。以美国为例,他们以项目或课题为依托,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各领域满足需要的人才临时组成团队,在项目结束时即解散团队。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多学科交叉方便,人力、财力、物力得到有效利用,缺点则是团队观念不强,协作不紧凑。日本则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主导目标,将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的各个环节,分段式解决。政府在科研成果的研究及应用推动上给予大力支持,国家相关部门及科研力量进行辅助。相比之下,中国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比较混乱,而且总体来讲,还难以做到学术带头,重复研究较多,资源内耗比较严重。而产学研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制度、法规问题,还需要国家来统筹解决。

    在俞建勇看来,科研成果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至少需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科研选题要抓住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要能够解决重大需求,比如有利于缓解原料困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纤维材料、满足国防军工需求的高科技纤维材料等问题。其次,应当形成关键技术群,将与目标相关的多项技术进行整合配置,实现重大突破。再次,工程化水平要跟上,将科技突破在规模化生产中得以体现。最后,产业化过程中的制造水平、体现消费者诉求的应用水平等要配套。此外,人才队伍、资金等要素也不可或缺。总体来看,必须要形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战略管理体系。

    当前,一些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可能对科研创造效益的愿望过于迫切,甚至违背了科研的规律性,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高校等研究机构希望企业给予理解与支持。同样,企业也希望高校将学术与产业有机结合,不能“空对空”。对此,江南大学教授蒋高明就指出,高校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把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企业,不能简单地“将钱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要实现双赢。

    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样引起了业内高度关注。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马秋娟博士就企业专利实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她看来,“创新+零专利”对企业而言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企业可以通过专利申请实现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无独有偶,记者在与一些企业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十分苦恼,他们对国内超强的复制能力倍感无力,正在思索通过何种途径使得新产品新技术既能迅速推广,又不被他人盗用。申请专利或许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此外,本届年会汇编成册的118项最新科研成果与高新技术孵化项目,体现了纺织行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这些成果与项目的产业化、市场化值得关注。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