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会展报道 >> 正文
“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探索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2011-10-25 来源:中国纺织报
关键词:纺织学术年会 学术 产业


    人才培养要不拘一格

    人才培养是当前行业发展的重要工程。本届大会上,为纺织工业技术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一批人才获得了表彰。东华大学俞建勇教授摘得“2011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天津工业大学程博闻教授、香港理工大学胡金莲教授、江南大学蒋高明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邵建中教授、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施楣梧教授级高工、北京服装学院王锐教授、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周华堂教授级高工、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8位纺织人才被推选为“2011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正如俞建勇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激动而忐忑”的心情,中国纺织科技创新尤其是人才培养的现状也令人激动而忐忑,未来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将并行。

    程博闻、胡金莲、蒋高明、王锐等部分获奖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纺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很多企业每年都在不断地招聘人才,学校培养的专门型人才,一经毕业就被企业抢走,供不应求。但同时,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国要由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人才培养的压力巨大。如何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人才梯队,如何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行业当前面临的难题。他们一致认为,学校应该创造有利条件,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构成,各学科之间要实现有机融合,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创新。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陶肖明在大会主题发言时以达芬奇和史蒂芬·乔布斯为例说明人才培养必须不拘一格。达芬奇多才多艺,既是画家,又是雕塑家、哲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等。而为苹果公司和世界IT业屡次创造奇迹的乔布斯同样兴趣广泛,他既是发明家又是企业家,他的创新能力让世界为之震惊。陶肖明认为,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行业内部,要博采众长,利用计算机等其他行业的最新成果以及可借鉴的成功发展模式,促进行业发展。她认为中国教育界应该反思,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兴趣特长,使其不被束缚地敢于创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长孙瑞哲告诉记者,事实上,世界各地一流的纺织学术人才中,华人占有不小的比例。但是,国内还没有充分利用已经积淀起来的深厚的学术底蕴。他希望通过学术奖项评选等工作,促进全行业的人才培养,提升纺织科学在整个国家学术领域的地位。

    本届年会上,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东华大学等一批纺织高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积极参会,并和与会人士积极互动,一方面通过会上获得的信息指导其在学校的实验项目,另一方面也更早接触行业,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杜绝形成“学术高高在上”的观念。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