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仪器仪表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产高端科学仪器何时解决行业发展瓶颈摆脱困局
2011-10-17 来源:科技日报
关键词:国产仪器 BCEIA 科学仪器 高端仪器

  基础力量弱 人才缺口大

  刘明钟搞了一辈子科学仪器。2001年他创办了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40年前,他刚入行时,就碰到这样的问题——某些国产关键零部件水平比较低,只能依赖进口。比如光电倍增管,它是原子光谱、分子光谱仪器必须使用的元器件,直接影响着仪器的灵敏度、稳定性等关键指标。40年过去了,该器件仍依赖进口,每年仅吉天仪器一个公司就需要使用500—600支进口光电倍增管,花费300—400万元。如果要说4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进口价格上涨了差不多10倍。

  “类似的关键元器件研发需要国家牵头,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刘明钟说。

  不少采访对象也认为,由于国家科技经费主要投入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投向企业,企业研发经费主要靠自筹。但企业利润不高,研发资金投入较少,很多时候难以进行持续性投入。

  那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情况如何呢?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在调研中发现,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十五”时期,中央财政投入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的资金合计为218.53亿元,其中投入质谱、光谱等通用科学仪器的资金为0.85亿元,共110个项目,平均每一项的投入强度为77.92万元。

  “科学仪器是高技术产品,这种投入强度,难以满足研发的需求。”吴幼华介绍说,截至2010年,正在运行的28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只有3家与科学仪器相关;在总数约350家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直接与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相关的也不到10家,而且在企业中尚未建立科学仪器研发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八五”以来,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了许多科学仪器研发项目,但由于支持不连续,许多项目完成后,研究团队转向其他领域,承担任务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尚未形成一定的知识和成果积累,因此无法形成研发基地。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出,制约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优秀的研发人才。

  身为董事长,刘明钟一直庆幸自己在这方面动作得早。2004年,吉天仪器就已开始招聘名校博士。“搞技术的年轻人想要什么?主要是待遇和好的科研条件。”当年,刘明钟招了两名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化学博士,给他们每人配备了10名左右的硕士、本科生做助手,待遇不低于外企。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这还不包括来自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

  今年刘明钟尝到了甜头,公司有8项全新产品问世。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小徐)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 相关新闻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