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正当时?
2008年5月,国内从事风电叶片的厂家数目仅为30个,而仅仅两年后,这一数字迅速上涨了3倍,达120余家。
其中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有十几家,外资企业主要以维斯塔斯、GE、艾尔姆(LM)、哥美飒(GAMESA)为代表,国内企业以中航惠腾、中复连众、中材科技为代表。
沈德昌介绍,“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70%,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三家巨头的份额。”
据了解,企业数量迅速扩张的背后,是叶片的供不应求和高利润率。广东中山明阳风能叶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昌华介绍,目前风电叶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超过10%,但叶片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这种态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蜂拥进入叶片制造业,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正在逐渐摊薄。在行业看低的形势下,也成为叶片寡头们并购扩张和延长产业链的大好时机。 显然,这场新兴能源产业盛宴中,自然少不了处于第一梯队的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材科技确有并购的打算,但是具体的细节只有公司上层知晓。
国信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相比丹麦艾尔姆(LM)这种全球化的专业叶片制造商,国内三巨头的竞争力仍有一定差距。他们的发展还可以探讨上下游一体化的策略。
报告认为,“个别叶片企业对收购风电整机厂、乃至自己投资建风电场做过理论探讨。且在大股东为央企的背景下,其可行性较民营企业要大很多。但这样的并购事宜短期内尚不会提上议事日程。”
中材科技显然具有打通上下游环节的能力。周育先曾公开表示未来2-3年可能会进行并购以提升集中度,就是一个信号。
而在8月18日,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低碳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影像展上,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宣传部部长曹永胜也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形势是这样发展,(中材科技)有可能收购整机厂。”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国内风电产能的扩张必然在2-3年后造成产能的绝对过剩,有实力的企业需要将产能向海外输送。
而在这方面,中材科技亦有所斩获。去年,中材科技首批40.35米风电叶片,已与华锐风电生产的整机配套出口南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不过,前述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国内厂家生产的1.5MW叶片开始装机运行约在3年前,虽然没有出现什么重大事故,但对于20年的设计寿命而言,毕竟检验时间尚短。“一旦发生质量事故,企业付出的维修成本会比较大。”
对此,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言语谨慎,“因为涉及华锐风电,所以相关细节不便透露。”
但沈德昌则告诉记者,“出口的情况确实有,但目前来看,数量并不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