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企业动态 >> 正文
阔少爷冷落家族产业造“塑料船”太平洋上寻垃圾
2010-8-3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塑料传 PET 聚酯

    海上种菜挨过艰难时刻
    128天航海生活是艰苦的。6名船员挤在一个长6米宽4.5米的促狭船舱里,这个船舱,舱内设有上下铺,每个人只有一张单人床,用海水洗澡。
    在这艘塑料船上,他们忍受过38摄氏度的高温和每小时70英里的狂风,遭遇过船帆被破坏的“突发事件”和一场热带风暴。如果风向不对,他们就不得不在海面上停下来,等到风转向之后再继续行驶。
    枯燥的海上生活中,“种菜”、“收菜”成了四个月海上生活中的一大调剂。
    据罗斯柴尔德介绍,船上还有一个小型的菜园,他们依靠营养液种植少量蔬菜和水果。这位船员们提供了一些新鲜的选择,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吃脱水食物和罐头。
    菜园里种植着新鲜的甘蓝等绿叶蔬菜,但由于雨水不足,蔬菜没法茂盛地成长,经常要跟船员们“抢水”。“我们不得不在饮用和浇菜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罗斯柴尔德表示,“这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好在船员们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外界联络。
    在接受一次采访时,罗斯柴尔德透露,这趟旅行中他用了大部分时间上传博客、照片、更新微博,用卫星电话接受采访。
    闲来无事,他还热心地给当时面临大选的澳大利亚人提建议———“我想说,你们应该支持那个愿意声援环保,并愿意改善环境的人。”
    探险家牵头赞助商埋单
    罗斯柴尔德在出发前接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表示,“‘普拉斯提基’之旅注定会是伟大的冒险,但我认为更令人激动的是,它可以激发公众对如何合理利用塑料用品的讨论。”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每年世界会产出超过2亿6千万吨的塑料垃圾,它们当中大多数是一次性的,其中90%—95%没有得到回收,大部分都被人类随意丢弃了。
    “普拉斯提基”号旅程中的重要一站就是“垃圾大陆”。船员们发现,塑料在太平洋几乎无处不在。
    “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塑料物品,它们漂浮在海面上。”罗斯柴尔德表示,更让人担忧的则是无数微小的碎片(被称为“美人鱼的眼泪”)。他们以悬浮状态在水中存在,会被海里的动物吞食,进入食物链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罗斯柴尔德告诉媒体:“我们在大海上航行了四个月,极少看到鱼群,海洋哺乳类动物也屈指可数。海洋迫切需要我们的帮助。”
    女船长罗伊尔表示,“在看完海尔达尔的书以后,我激动异常,盼望着旅途中能看到鲨鱼尾随我们在鱼群中穿梭捕食的情形,但这一切都只是空想。”
    对此,罗斯柴尔德也表示,“这次探险结束后,普拉斯提基号将翻开新的篇章———关于变化的篇章。我们将要传达的信息是,‘你的普拉斯提基是什么?你将如何改变世界?’”
    据伯夫顿介绍,他们将带“普拉斯提基”号进行巡回展览,以提高更多的人对海洋污染和塑料公害的认识。
    在进行“普拉斯提基”号探险之前,罗斯柴尔德已经有多次探险经历,并成功成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生态探险家。尽管伯夫顿拒绝透露整个“普拉斯提基”计划所耗费的费用,但据她介绍,整个项目的花费都是由赞助商来承担。她也表示,随着“普拉斯提基”号旅行的结束,他们收到了许多反馈,也有赞助商表示要持续赞助,这些资金将帮助他们运营未来的项目。
    亲历 唯一女船员下船想喝酒
    “普拉斯提基”号上一共有6名船员,分别是罗斯柴尔德、女船长罗伊尔、副船长汤普森、协调员格雷、摄影师摩恩和摄影师乔丹。对船员们来说,为这趟旅行大家都牺牲很多。
    罗斯柴尔德在博客中写道,接近赤道的时候,船体经常会遭遇大浪的侵袭。这种大浪潮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好几次,他正坐在船舷上拍照,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耳边“砰”地一声,自己像是被从头到脚淋了一盆冷水,当时自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千万不要死,千万不要死……”
    而“生态探险”的新闻官夏洛特·伯夫顿介绍,最为惊险的一次莫过于7月初,当船穿过塔斯马尼亚湾朝澳大利亚海岸前进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风暴袭击了“普拉斯提基”号。
    当时的风速超过70英里每小时,风速再高20%就属于飓风。
    罗斯柴尔德在视频中回忆说,“那天晚上我正在睡觉,副船长大卫。汤普森突然把我拍醒———喊道‘所有的人都起来!’这就像一场噩梦一样,我们所有的人都起来,商量对策。”
    “这是我有史以来见过的最大的风暴,”汤普森表示。整整8个小时,船员们手忙脚乱地防止桅杆被折断,并按照罗伊尔和汤普森的安排,把船开往昆士兰州的莫洛拉巴避难。
    罗伊尔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下船后的第一句话是,“我现在只想要一瓶酒,然后跟我的闺蜜们好好聊会儿天。”
    摄影师摩恩错过了自己第一个孩子的出生,不过他在船上通过skpye得知了这一消息。当船停靠在悉尼的时候,摩恩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儿子的样子,喜出望外的他不禁泪流满面。
    -人物  阔少爷从小想当海盗
    大卫·罗斯柴尔德是抵达南、北极最年轻的英国人

    作为罗斯柴尔德家族三个继承人中最为年幼的一个,大卫。罗斯柴尔德并没有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离经叛道”。他按照家族要求完成了学业,在人称“小牛津”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政治学和信息系统科学专业取得了学士学位。随后,他又在伦敦一所大学学习了生物医药学,并获得学位。
    出生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从小最想当的不是金融巨鳄,而是海盗。他最近一次与商业接触是在他20岁,他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负责推广流行音乐。这一行做厌倦之后,他开始学习做一名理疗师,并卖掉了伦敦的公寓,在新西兰买了一个有机农场。
    他说自己自成年后,从未向家里要过钱。“我以前开公司挣钱,现在从赞助商那里领工资。我原本可以从事家族事业,在豪华游艇上与上流社会的体面人物打交道,我也可以管理一个对冲基金,可是我不愿意,因为在我看来,那样的体制正在毁灭我们居住的星球。”
    作为探险家,他的经历可圈可点———他是抵达过南、北两极的最年轻的英国人,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依靠徒步和滑雪横穿南极洲的探险家,他还保持着以最快速度穿越格林兰岛冰盖的世界纪录。
    2005年,罗斯柴尔德创立了“生态探险”组织,正式与“商业”分道扬镳。这是一个独立运营的机构,该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历来是人们揣度的话题。
    2007年的畅销书《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根据资料推断,罗斯柴尔德家族财富约有50万亿美元之巨。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至2006年底,包括各种衍生品在内的全球金融资产总值也仅为350万亿美元左右。换言之,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
    似乎为了佐证这种猜测,2010年,罗斯柴尔德家族现任掌门人访问中国,在接受央视专访时,曾主动要求,拒绝邀请宋鸿兵为现场嘉宾。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