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东部纺织产业受低成本和资源驱动的影响,已开始向中西部调整转移,主要目的是要继续延伸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协调东中西部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2005年以来,东部纺织产业实际投资额占行业总投资的比例明显下降,已从2005年的78%下降到2009年的57%;中部比例已从26%上升到35%,西部地区比例也有所上升。
虽然目前化纤产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但作为生产资料性产业,化纤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跟随纺织产业的转移而转移,必须科学分析、审慎推敲。
“十二五”期间,化纤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开发,同时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创造需求、引领市场。大幅度提高化纤差别化率,2015年达60%,其中涤纶长丝达70%。继续推动生物质纤维、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生物质再生纤维产能由当前的180万吨发展到352万吨,生物质合成纤维从3.5万吨发展到21万吨;高新技术纤维产能由7万吨提高到14万吨(含竹纤维,其中碳纤维6000吨,芳纶14000吨,聚苯硫醚7000吨);其它新型聚酯及特种纤维如PI、PBO等有突破性进展,达到产业化水平。
二是资本结构调整。在稳定目前资本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国有、民营、外资比例。到2015年,化纤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能占比由2009年的20.85%下降到12%以下,民营企业比例则由2009年的70%提高到80%以上。重点优化调整企业产权结构,大力发展混合型经济,由目前的8%提高到15%以上,通过加强并购重组、推动优秀企业上市,使更多的企业成为公众公司。
三是规模结构调整。重点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特别是横向联合与垂直整合,打造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到2015年,年产40万吨以上企业由目前的14家提高到20家以上;“专、小、精、特”型企业由25家增至100家;2015年形成5家以上年产值超过500亿元、8家300亿~500亿元、8家100亿~300亿元的具有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
四是区域结构调整。根据中国经济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发展,顺应纺织产业向海外和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适度调整化纤产业的区域结构。以布局合理化和效率最大化为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要发挥各地在能源、资源、人力、市场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挥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聚的作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
同时,鼓励大规模、具备资本和区域发展优势的化纤企业向上游整合发展自用原料,延伸产业链,减少市场风险;同时支持大型石化跨国公司集中建设大型合纤原料供应基地;积极扶优扶强,加快产业整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具备条件的优势企业海外投资,利用海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发展化纤上游主要原料,解决长期困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料供应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