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增长明显
产业用纺织品在海关统计中分三类:第一类是非织造布和特种纱线(包括:絮胎、毡呢、非织造布、包复线、金属纱线、螺旋花线、绳、索、缆、网),第二类是工业用纺织品(包括:用胶或淀粉涂布、帘子布、塑料涂层布、亚麻油地毡、糊墙织物、橡胶织物、涂层织物、灯芯、炉芯、管子、传动带、专用纺织品),第三类是其他纺织品中包含部分产业用纺织品(包括:包装袋、油毡布、帐篷、充气褥垫、其他野营用品、擦布、救生衣)。
从出口情况看,第一类非织造布和特种纱线等产业用纺织品1~5月出口数量达34.1万吨,出口金额达9.9亿美元,同比增长都超过35%。其中,出口数量最大、金额最多的是非织造布,1~5月出口数量达14.2万吨,出口金额达 4.0亿美元。第二类工业用纺织品等产业用纺织品出口金额达21.0亿美元,同比增长52.1%。其中塑料涂层布(包括聚氯乙烯制或聚氨基甲酸酯制人造革、绝缘布和纺织物)出口金额达15.1亿美元,占第二类产品出口比重的71.9%。除了亚麻油地毡的出口数量及金额分别以10%的速度下降外,其他产品都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糊墙织物出口数量同比增长了1123.3%,出口金额增长了327.3%。第三类其他纺织品中的包装袋,以28.4亿条出口数量和5.5亿美元的出口额,位于前列,同比分别增长28.5%和19.5%。
浙江、广东、江苏、福建作为非织造布出口的四大省份,1~5月份出口量分别为3.4万吨、3.3万吨、1.8万吨和1.3万吨,其他省份均在1万吨以下。非织造布主要出口国中出口量超过1万吨的有美国、韩国和日本,其中美国以1.66万吨位居首位。
从进口情况看,第一类非织造布和特种纱线等产业用纺织品1~5月进口数量达7.8万吨,进口金额达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8%和36.4%,平均产品单价比出口产品均价高2.6美元(出口平均单价2.9美元/公斤,进口平均单价5.5美元/公斤),其中进口数量及金额最大的是非织造布,数量达6.2万吨,金额达 3.2亿美元。第二类工业用纺织品等产业用纺织品进口金额达7.3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其中糊墙织物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19.4%和52.9%。第三类其他纺织品中的擦布,以0.6亿件进口数量和0.1亿美元的进口额,位于前列,同比分别下降8.1%和6.7%。
广东省以2.5万吨的量成为非织造布最大的进口省,进口量是进口第二大省江苏省的2.5倍,其他省份的进口均在1万吨以下。非织造布有两大进口来源市场,一个是来自美国,一个是来自我国台湾地区,1~5月我国大陆从这两大市场进口非织造布分别达1.8万吨和1.1万吨,从其他市场进口均在1万吨以下。
产业集群整体运行良好
在区域经济中,以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形成了5个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几乎所有这些集群地都带动或引领其所在省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
今年1~5月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地的企业运行基本稳中有升,整个集群基本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共有5个集群,其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除了中国非织造布名镇浙江夏履镇外,其他4个集群规模以上企业数都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中国革基布名城的企业数同比增长20%,达72个,龙头企业在集群中的比重增大,带动作用更加明显。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利润总额都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其中中国革基布名城福建省尤溪县各指标增速都在20%以上,各集群企业产销率基本在95%以上,集群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具体见表3。
表3 1~5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5个集群发展情况
集群名称 |
企业数(个)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工业销售产值(亿元) |
利润总额(亿元) |
全部从业人员人数(万人) |
本月止累计 |
同比增长(%) |
本月止累计 |
同比增长(%) |
本月止累计 |
同比增长(%) |
本月止累计 |
同比增长(%) |
本月止累计 |
同比增长(%) |
中国革基布名城 |
72 |
20.0 |
14.9 |
35.6 |
14.6 |
35.2 |
0.1 |
22.7 |
0.9 |
25.0 |
中国非织造布制品名镇 |
43 |
13.2 |
17.2 |
47.1 |
16.5 |
42.4 |
0.5 |
107.0 |
1.9 |
15.3 |
中国非织造布及设备名镇 |
37 |
8.8 |
7.9 |
23.8 |
7.7 |
23.7 |
0.3 |
18.5 |
0.3 |
1.7 |
中国非织造布名镇 |
2 |
0.0 |
3.3 |
19.0 |
3.2 |
14.5 |
0.3 |
17.8 |
0.04 |
17.0 |
中国过滤布名城 |
50 |
11.1 |
6.2 |
12.0 |
5.9 |
11.0 |
0.2 |
12.0 |
0.4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