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世博园中的那些纺织科技
2010-7-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世博园 纺织科技

    世博轴是由69块巨大的白色膜布拼装成的世界规模最大的连续张拉索膜结构,材料选用了一种名为PTFE(聚四氟乙烯)的涂A-At璃纤维,不仅具有不易燃、防紫外线、抗风化等特点,还具有自洁性和高反射性。

  真丝织锦画《清明上河图》

  当人们走进世博园,作为主办国的国家馆,最让人震撼的无疑是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此图展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酌繁华,而最为奇特的是,画中人物居然全部”活”了起来,充满创意的现代动漫手法让《清明上河图》中的城乡、街市、水道等景致活生生展现在人们眼前,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更让这幅生动记录中国12世纪城市民俗生活的名画平添了很多人情味。

  当然,巨型画卷是带不走的,不过不用遗憾,江苏苏豪国际集团作为2010上海世博特许生产商和零售商,开发了限量版世博特许产品一一真丝织锦画《清明上河图》。该画是用世界首创发明专利”高密度全显像仿真彩色丝织技术”,突破了传统织锦工艺局限,运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电子提花设备,并配以100%的优质天然桑蚕丝精织而成,从原料选用、工艺设计、织纹制作等经过数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真丝织锦画《清明上河图》契合了世博中国馆的展馆主题,也成了商务部作为国礼送国外嘉宾的珍品。

  真丝织锦画只是中国精湛纺织工艺的一个缩影,贵州馆的一组”苗绣”群像,运用了双针锁绣、辫绣、破纱绣、丝絮贴绣,锡绣等独特的刺绣工艺,苗绣服饰一直被誉为苗族的“无字史书”。江苏馆展出的“乱针双层绣”《春之拙政园》是由江苏工艺大师专门为世博会制作的“苏绣”精品。”绒绣”是上海特有的艺术形式,与”京绣”、”苏绣”、”湘绣”、“蜀绣”等并驾齐驱,是艺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此次上海馆展出的奥巴马、梅兰芳和迈克尔·杰克逊三人的绒绣像均来自上海高桥绒绣博物馆。

  为各国元首夫人定制的旗袍

  本届世博会,主办方为各国元首夫人定制的60件旗袍全部由我国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60件旗袍颜色、款式各不相同,在面料制作上也各有特色。这些旗袍均由苏州西部民间缂丝织绣厂用缂丝面料做成。缂丝上有彩色水墨画图案,其中的深浅过渡要用缂丝来表现。缂丝技术极为复杂,因此千年以来都无法实现机器缂丝,缂丝是我国传统欣赏装饰性纺织品,被称为“织中之圣”,制造工艺也极为精细。远古时代,一件缂丝龙袍需要花费织匠十年、甚至是更多的时间。在宋元时期就被定为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因织造过程极为精细、复杂,即使是最熟练的织匠,每天最多也只能织一寸二分。织完一件皇帝的缂丝衮服,大约需要10多年时间。因此,缂丝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根据主办方要求,这60套面料必须款款不同,并且要有水墨画的那种效果。为达到宋朝缂丝鼎盛时的制作水平,织布人员全过程采用宋朝织法。有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等工序,多达16道。该工艺制作出来的面料,反复水洗多次都不会褪色.也不会起皱。每台缂丝机前都挂满了上百个穿着各色丝线的梭子,缂织时.织布人员先在机上安装好丝线,下衬图纸,然后透过丝线,根据图纸一段一段开始缂丝。所用原料是经120~C高温处理过的上等白蚕丝.这些白蚕丝六根拧成一根,既可以让缂丝变得更加坚固,也让织出来的面料更加柔软舒适。据说.一件旗袍除设计费、材料费外,再算上收藏价值,价格接近10万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