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内甲醇行业与中东甲醇的终极PK
2010-6-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甲醇 天然气 
    凭借巨大的生产能力和丰富的煤炭资源,甲醇曾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但从去年起,中国甲醇遇到了一个劲敌——中东国家生产的甲醇。中东甲醇不仅在国际市场占了上风,就是对中国市场他们也打上门来。如何面对中东甲醇的冲击,谋求中国甲醇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业内广泛关注的问题。
    对方:低价轻松抢市场 我方:成本高出一倍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甲醇工业迅速发展。全国甲醇产能从1999年的368.4万吨,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280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25%。
    但这种火爆的发展势头到2009年突现波折,最低时企业开工率降到30%以下。今年1~4月虽然甲醇市场回暖,但总体上开工率仍然只有50%左右。
    分析国内甲醇行业萧条的原因,专家们纷纷认为,除金融危机影响外,中东进口甲醇的冲击是重要因素。
    2008年,中国甲醇进口量达143.4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70%。而到2009年,中国甲醇进口量猛增到528.8万吨,同比又大增了268.8%。2009年进口甲醇量已占国内市场1/3的份额。
    中东甲醇敲开中国市场大门的利器,是其低廉的价格。2008年国内醇市场销价普遍在3000~3800元/吨,而进口甲醇报的到岸价只有1600~1700元/吨。进口甲醇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致力于向下游延伸石化产业链,不断投资建设大型石化生产装置。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9年伊朗、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甲醇产能就超过900万吨/年。中东地区的甲醇消费量很少,大部分以外销为主,中国是他们主要的目标市场。据报道,他们生产1吨甲醇大约用1000立方米天然气,按当地天然气价格,甲醇完全生产成本折合人民币只有1100~1200元/吨。
    相比之下,我国甲醇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煤,其次是天然气和焦炉煤气。煤制甲醇约占总产能的61%。按每吨甲醇需用煤1.4~1.6吨计算,根据目前市场的煤炭价格以及其他加工成本,国内煤制甲醇的完全生产成本要在2200元/吨左右。而今年4月25日和6月1日起,国内陆上天然气管输价和出厂基准价提高后,国内天然气制甲醇完全生产成本要增加310元/吨以上,将达到2000元/吨左右。
    山西丰喜肥业(集团)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侯一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全球甲醇生产和经销商几乎都盯上了中国市场,低价甲醇不断涌入中国。进口甲醇大多来自中东地区,生产成本仅为国内煤头甲醇企业的一半多,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我国北方地区一半以上的甲醇企业已经停产。丰喜公司也被迫于2008年底停掉了20万吨/年独立甲醇装置,因为华东、华南市场已经被进口甲醇所控制。
    对方:规模均超百万吨 我方:大型还在图纸上
    除了原料价格因素外,国内甲醇生产与国外的主要差距还体现在装置上。
    目前,国外鲁奇、托普索公司设计建造的甲醇装置,单套生产能力均达到日产5000吨(年产约150万吨)的规模,中东地区均全盘引进了这些装置。而国内设计建造的甲醇装置,目前只有日产1000~2000吨(年产约30万~60万吨)的规模。
    国内资深甲醇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贺永德提供了一组装置规模与单位产品投资、单位产品成本关系的数据:以年产10万吨装置为100%做比较标准,年产30万吨装置的单位产品投资为69%,单位产品成本为60%;年产60万吨装置的单位产品投资为57%,单位产品成本为53%;年产100万吨装置的单位产品投资为49%,单位产品成本为50%。
    贺永德指出,装置大型化可大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甲醇单套规模在50万吨/年以上的有12套,产能652万吨/年,占总产能的34.7%。单套规模在20万~50万吨/年的有15套,产能325.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7.3%。小于20万吨/年装置产能约902.5万吨/年,占总产能的48%。而中东地区的甲醇装置单套规模均在100万吨/年以上。因此,中国甲醇要与中东甲醇抗衡,必须发展大型化装置。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