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纺织化纤业标准化全方位展开深度调整
2010-4-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涤纶 复合材料 阻燃纤维 聚乙烯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有1年时间了,其中“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内容在化纤行业落实情况怎样?如何对各种新型纤维制定标准?“十二五”赋予了化纤标准什么新内涵?记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郑世瑛。
    记者:化纤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的周期,标准化工作的背景有什么变化?
    郑世瑛:对化纤行业而言,目前标准化工作着实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首先,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既享有成功的硕果,也自然承担起发展的相应要求。标准化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作用。其次,从我化纤行业的发展看,中国化纤产量2009年已达2726万吨,占世界总量的2/3。自2007年中国化纤产业首次实现净出口以来,每年都保持这一态势,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也日益复杂。化纤行业既到了需要利用标准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冲破重重壁垒的时候,又理应承担起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任。再则,2008年中国成为ISO常任理事国,而且其纺织品技术委员会(TC38)秘书处由我国承担,更为我国化纤标准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环境。
    经过努力,国际标准化组织化学纤维工作组(ISO/TC38/SC23/WG6)召集人的角色亦由化纤标准化归口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陆秀琴主任和化纤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盛虹集团旗下盛虹化纤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梅锋合作承担。因此,行业现在面临国内国际标准化双重任务。
    记者:截至目前,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化纤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郑世瑛:在国家标准有关管理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委托,化纤协会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的作用,继续以企业为主体做好化纤标准化工作。
    截至2009年,化纤标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37项、行业标准65项,已经完成、尚未发布及已下达计划、尚未完成的行业标准项目共48项。其中,37项国家标准中通用基础标准2项,方法标准19项,产品标准16项;65项行业标准中方法标准29项,产品标准36项。标准数量、形式、内容上都有进一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化纤标准化已经形成体系的基础上,化纤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一是缩短了化纤标准修订周期,提高了标准的时效性;二是化纤的主要测试方法标准的修订基本完成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任务;三是调整了化纤标准化结构、提高了水平,差别化、功能化、高新技术纤维标准化工作逐渐展开;四是全方位开展化纤标准化工作开始起步;五是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六是化纤标准队伍得到加强,素质进一步提高;七是化纤标准化工作走向国际。
    记者:化纤新产品开发速度非常快,种类也很多,常常会出现“无标可依”的状态。这种状态如何有效改善?
    郑世瑛:国际上很多企业也曾遇到这样的困扰。国外在终端纺织品方面的检测方法很完备,但在纤维方面同样缺乏可以参照的检测方法、产品标准,这让我们深感新时期化纤标准化的难度与责任。
    以美国杜邦的“莱卡”为例,国外一些大型企业利用品牌优势,对纤维进行吊牌,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缺失的情况下,利用企业标准赢得客户信赖。国内的天竹纤维联盟对纤维吊牌的做法与此类似。
    与前几年相比,现在化纤企业对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国家积极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很多企业愿意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来。一些企业对某个新产品拥有话语权,能够通过与有实力的标准单位合作的方式,将企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并有可能最终上报形成行业甚至国家标准。
    当然,对更多企业来说,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的是采用相对成熟的标准。这就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也在对一些名词术语进行修订。比如原来的聚酯纤维基本是指涤纶(PET纤维),但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了PBT、PTT等新型聚酯纤维,相关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
    记者:在纺织工业进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关键时期,在三年振兴规划进一步实施、“十二五”规划紧张制定的过程中,化纤标准化工作被赋予了哪些新内涵?
    郑世瑛:标准化工作一个重要的新方向是关注节能减排并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在制定、执行、检查实施等全方位展开,内容也应涵盖产品、检测方法、环保等各方面。目前,化纤标准以产品、方法标准为主,还应在节能减排、环保标准方面有所作为。
    在国际上,ISO已经制定了关于环境管理方面的系列标准——ISO14000,以支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氨纶、涤纶行业发布了清洁生产标准,其他行业也将陆续发布。
    化纤行业的调整与升级,与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开发,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产业化应用,生物质纤维及相关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标准化工作也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比如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阻燃纤维等产品检测技术及质量指标的确定;研究功能性纤维的功能性指标,尤其是可以表述为可说明的指标或鉴别指标的;规范市场急需的技术标准;衔接上下游产业提高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标准,等等。需要提醒的是,制定标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要讲究时机,否则反而会限制产业的发展空间。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