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爱伦(Ellen.J.Kullman)平静的语言背后,无法掩饰住自己的雄心:为投资者献上一段"两位数增长"的未来。
这位杜邦(DuPont)公司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公司1802年创立以来首位担任这项职务的女性;在全球商业界内,她的领导能力和声名丝毫不亚于惠普前CEO菲奥莉娜等女性领袖。而女性领导者的崛起,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商业领域的亮色之一。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所有企业来讲都是困难的一年。我们2009年的工作重点是更加贴近客户,和他们一起结合市场做技术创新,同时保持我们的低成本,并对我们的业务进行简化。
对于杜邦这样多产品线的公司来讲,过去十年里,我们的业务系统架构发展得有些复杂。金融危机正好给我们一个机会来简化组织,同时理清各方面的权责。我们通过把业务决策权下移到地区,能更贴近客户。
同时,我们发现在不同的业务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的机会。与其各个部门单打独斗,不如大家联合起来抓住这些共同的机会。这样,我们就减少了一个业务管理的层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实现创新和市场双贴近的目标。
业务"下移到地区"是指?
柯爱伦:杜邦公司13项业务中,每个事业部都有一个地区负责人,比如说亚太区、拉美区、欧洲区和北美区,他们直接向事业部总裁汇报。在事业部分配资源时,各个地区的负责人在一起报告其所在地区在研发、市场和新产品推广上有哪些机会,在一个恰当的层级上对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以提高效率。
之前不是这样吗?
柯爱伦:确实,过去也有地区负责人,他们是直接向23个业务事业部的主管汇报。但当时的资源整合和汇报关系是基于不同的产品线,而不是按事业部。我们通过理清和调整,让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更好的整合和更有效的利用。
架构调整的副产品就是裁员,有报道称2008年以来你们裁员涉及近万人,这个数据准确么?这次裁员的主要诉求是什么,是针对某些部门还是全面的?
柯爱伦:受影响员工的数量是4000名左右,如果加上受影响的临时性用工,数据可能会更多一些。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产品销量急剧下降,有的甚至会到50%左右。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业务的盈亏平衡点、投资方向如何把握。裁员只是针对这些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业务单元或事业部来进行的。
比如说汽车业,特别是在北美、西欧的汽车业,还有建筑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更大一些。我们就要考虑,市场缩小了,怎么对自己进行重组,怎么针对市场增长机会对市场资源、增长方式及人员配置进行重新考虑。
目前组织架构的调整完成了么?对于变革的结果,你满意吗?
柯爱伦:这些团队做得非常好。他们通过对市场的理解,设计出恰当的组织架构。可是,市场是变化的,我们现在觉得调整后的架构不错,也希望它在未来也能不错。但一旦市场出现变化,我们还是得与时俱进进行调整。
转型进行时:绿色创新
我们发现一个独特的现象,每到世纪初,杜邦就会进入一次大转型。20世纪初,1903年杜邦建立中央实验室,开始往化工公司转型;21世纪初,从传统燃料化石化工公司往生物科技和生物化工转型。对于第二次转型,你们是怎么定义的?转型是否结束?你自1988年进入杜邦公司,第二次转型你一定是全部经历,你怎么看待这次转型?
柯爱伦:你所说的转型还在进行中,这是一个过程,不会那么快。
把生物技术融入到工业技术当中,是我们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创造公司未来的过程当中必然的一个举措。我们认识到,自身在20世纪的优势未必能让我们在21世纪依旧有一席之地。所以,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投入资源做生物技术。而且生物技术从整体上来说,还处于发展的婴儿期。
"绿色化工"是现在的趋势,为的是对环境更友好、对用户更友好。汽车要从采用金属材料逐渐转型到被聚合物取代,使汽车更轻便,同时提高燃油经济性。在聚合物领域,我们开始用可再生材料来做聚合物材料,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在燃料领域,我们有生物燃料,比如MTB等等。这些采用生物技术的新型化工材料不仅要有第一代,还要开发第二代、第三代。我们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来满足客户的需要。
我们需要去提高我们创造未来增长的能力,而生物技术就是这种能力之所在。可以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到现在,在农业中运用生物技术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工业中应用生物技术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也就是我们讲的婴儿期。
生物技术这方面大体分为两类,一个是生物新材料方面的技术,另一个是经常用于农业方面的基因技术。农业基因技术这一块,杜邦曾成功地并购了先锋种业。对于一家公司要技术的升级换代所驱动的大的转型,并购是不是一个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一定是通过内生方式?
柯爱伦:生物技术包括新材料、燃料和农业用技术。当时先锋种业有很好的基因资源和市场化能力。而杜邦长久以来就拥有生物技术,但所缺的是基因资源、育种技术和市场化的能力。所以,并购先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把两方特长和能力结合在一起--就像"结婚"--来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服务。
在推动技术转型时,我们是"两条腿走路"。关键看自己的能力是怎样、市场的需求是什么、中间缺什么,以及怎样去弥补中间环节。我们会去市场上找到这样的能力和技术,通过并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时候,我们缺的是市场通路、市场化能力,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以后应用在自己身上。所以,我们是一方面做研发,同时也去看并购的机会,把市场的需求与自己的能力衔接起来,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