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化纤行业在淘汰落后方面做得非常好,共淘汰落后产能137.2万吨,是淘汰落后力度最大、程度最深的一年。”中国化纤协会会长郑植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地说,“被淘汰产能如果没有巨大利润空间的诱惑,再恢复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的欣喜,绝不仅仅来自于137.2万吨这一数据,更重要的是数据背后的变化。
观念的转变最可喜
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迈入深度调整阶段,化纤行业淘汰落后显得更为理性。数字已不是唯一标准,化纤行业在淘汰落后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先进产能,强调淘汰落后与技术进步、优化结构相结合。在这一整体思路的引导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带来的直接效果是2009年化纤差别化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
郑植艺认为,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新增具有竞争力的产能以前,先考虑落后产能的淘汰及技术改造。由于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浙江桐昆集团成为众人眼中“勇吃大螃蟹”的企业。在淘汰落后方面,桐昆既保证熔体直纺产能的先进性,又在淘汰部分切片纺落后装置的基础上,将另一些常规产能进行技术改造,用于生产功能性产品。争做“全球超细旦丝专家”的江苏盛虹集团,则分别淘汰了10万吨间歇聚合和10万吨连续聚合产能,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差异,决定在今后几年内大力发展PTT纤维。作为粘胶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江苏澳洋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形势变化,结合市场需要,关闭了张家港4.5万吨粘胶短纤产能,在阜宁新上了8万吨差别化粘胶短纤,目前已投产。
二是企业竞争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同质化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通过开发功能性、差别化技术和产品,创造产品、创造市场、赢得利润。在国内化纤界著名的熔体直纺大型企业浙江恒逸集团已投产的差别化聚酯新项目中,吸湿排汗纤维、卫生医疗用纤维为主打产品。江苏恒力集团新建的65万吨聚酯涤纶项目,也是以新型纳米非纤聚酯及再生纤维项目为主。张家港龙杰化纤已实施整体搬迁,淘汰8万吨产能,新建10万吨差别化涤纶长丝产能。
淘汰空间还有多大
统计数据显示,化纤行业76%以上的产能都是新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技术、工艺、设备相对先进,产品相对具有竞争力。为此有人疑惑,化纤行业淘汰落后的空间还有多大?
对此,郑植艺分析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周期逐渐缩短,竞争力的持续时间也在缩短。以聚酯装备为例,目前900~1200吨/天的大容量设备正在研发,与当前平均水平比,其能耗可降低20%,综合成本可下降15%,这是具有垄断性的竞争能力。他预测,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化纤行业淘汰落后的速度不会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