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忽视国内玻纤下游市场的开发、新产品推广应用
国外的玻纤应用品种已达4万余种,我国仅占1/4左右,每年还需从国外进口约20万吨的玻纤制品(2009年进口19.14万吨)来满足国内较高档次的市场需求。应用研发投入不足,品种单一、缺乏特色,难以满足下游市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市场竞争力差,玻纤的应用技术成为了玻纤行业的薄弱环节。
5、行业尚未建立自律机制,企业间协调意识淡薄
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这并不排斥企业之间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协作,这种协作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同一地区、经营同一产品的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和有效。在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行业之间的合作,制定一些共同遵守的法规,对保护民族利益和对付外来的反倾销起到了国家和政府不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些外商经常利用我们行业之间的不协调相互压价,从中获利,这些经验教训已屡见不鲜。
三、“十二五”应更注重发展玻纤制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1、尽快提升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我国玻纤行业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差异较大,池窑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之间现已存在的差距,要尽快缩小。要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重视此项工作,它关系到今后几年企业能否立足于行业之中。企业的兼并、重组、联合是大势所需。为此企业的发展砝码要不断调高,这样市场的天平才会向自身倾斜。
2、重视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目前传统产品市场已全面复苏,但利润率太低。新产品开发有人才、资金、市场等难度,但相信今后5年玻纤行业深加工企业一定会形成一个强大的企业集群。3~5个大型加工企业、十几个中型加工企业的建立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必将打造出国际水平的玻纤制品生产企业。实现大型企业销售额目标20亿人民币,纯利润4亿以上,中型企业销售额5亿以上,纯利润1亿元左右。让高档玻纤制品在中国市场开花结果。
3、制定应对贸易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玻纤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和引起重视的是如何防止贸易保护主义再掀恶浪。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背弃一向挂在嘴上且奉为圭臬的自由贸易,转而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行动。毫无疑问,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往往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政治需要,这又使这些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以至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莫大的影响,中国玻璃纤维更是深受其害,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印度、土耳其等纷纷对中国的玻璃纤维制品发难,提起反倾销诉讼,整个行业的复苏因此变得步履维艰。9月欧盟已公布初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的玻璃纤维征收最高达43.6%的临时反倾销税。
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世界玻纤高端产品的发展趋势,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优化升级传统产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新产品投产即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满足国内外客户的市场需求,融入国际大循环,使企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