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复合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十二五”玻纤行业发展应更注重深加工
2010-12-1 来源:复材在线
关键词:玻纤行业 深加工 十二五

    自欧盟开展对中国玻璃纤维进行反倾销调查后,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也分别对中国玻纤进行反倾销调查。反倾销的接踵而至,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玻纤产品低水平重复,高端产品少,造成价格低廉的局面。那么,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中国玻纤行业应该如何发展,是业内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2010年市场状况

    1、市场需求复苏,池窑产能恢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协会提出全行业限产保价措施,企业采取停窑、冷修等应对措施。随着世界各国采取救助措施全球经济呈现逐步复苏。自2009年7月以来,全行业冷修、改扩建池窑拉丝生产线点火11座,产能42万吨,其中新增中碱池窑拉丝产能6万吨。目前在产池窑生产能力超过210万吨,其中中碱池窑拉丝生产能力17万吨,池窑拉丝生产能力已超过金融危机发生前。新增中碱池窑拉丝能力,将会进一步挤压中碱坩埚法的市场空间。中、无碱玻璃球虽销售形势转好,但后市乏力,成本不断增加,价格低迷,产能严重过剩:导致玻璃球生产企业望球兴叹。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阴云未散

    自欧盟开展对中国玻璃纤维进行反倾销调查后,印度、土耳其也分别对中国玻纤进行反倾销调查,三起案件主要申诉方均为美国某跨国公司在各国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对此玻纤行业和企业已在积极开展行业无损害抗辩及企业应诉工作。由于反倾销应诉程序各国不尽相同,所以调查、初裁、听证、核查、仲裁工作将会延续到2010全年。如果我方取得胜诉,将巩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反之则会对我国玻纤行业的发展造成困难,而且还会引发连锁反应。

 二.、玻纤行业目前发展状况

    1、玻璃纤维深加工项目发展缓慢,片面追求产量增长

    中国的玻璃纤维发展很快,生产规模和产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一,但片面追求初级产品产量的扩张,而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深加工的发展严重滞后,产品附加值低的弊病日渐显现。

    2、国家限制、淘汰产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从1984年起,原国家建材局数次下文明令禁止用陶土坩埚玻璃纤维拉丝工艺生产高碱玻璃纤维制品,至2007年《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发布,所有这些指令和法规,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贯彻落实。相反,近年来在某些地区,国家三令五申明令淘汰的陶土坩埚拉丝工艺非但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有死灰复燃、再度抬头的苗头。陶土坩埚法的产品鱼龙混杂地出现在市场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造成无法估量的隐患,极大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干扰了行业结构调整方针的落实,甚至对我国玻纤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造成恶劣影响。

    3、企业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境外办厂的战略思维

     我国玻纤业缺乏具有世界级竞争实力的大公司,产业优势多表现在规模和数量上,与国外跨国公司差距较大。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必须开拓国际市场。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