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奥克股份:化工小巨人的选择
2010-10-18 来源:《创业家》杂志
关键词:环氧乙烷 奥克股份 减水剂聚醚单体 多晶硅切割液

  为什么是多晶硅切割液

  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战略方针在进入多晶硅切割液市场前已经确立,而这要从朱建民最初的创业故事谈起。
  朱建民1985年读研究生接手的课题就是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非常特殊,既有亲油性,又有亲水性,这种物理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非常广泛,能用于500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不仅包括日常洗涤剂、香皂、牙膏等,甚至能在顶尖的生命科学中用于生命蛋白的修复。”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朱建民继续研究环氧乙烷相关课题。1991年的一天,他和刘兆滨(奥克创始人之一,现为公司董事、副总裁)正在实验室工作,突然试验爆炸了!这次事故中,朱建民失去了一条腿。“你知道试验装置有多大?就跟一暖瓶似的那么大。2立升装置,实际上只有700多克的环氧乙烷。你说这威力能有多大?”
  “当时我31岁,而立之年。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我没有掉过眼泪,尽管心里也很难受。我爱人当时带着孩子在医院照顾我,别人都说,短短一个月她好像老了十几岁。”朱建民的爱人还是他初中的同学,朱歪了歪头,笑说:“你应该能看出来,我这人很坚持,一旦看好的,绝不改变。”
  1992年,朱建民和他的搭档们就和学校谈,搞校办企业,当时谈得很清楚,如果学校不做,他们就离开学校自己做。“我们是教师办企业,对企业很多事,比如经营都不太了解,后来都三个月了,还没搞明白销售是怎么回事呢。大伙就在一起琢磨什么经营计划、费用计划。一开始挺好,赢利了几个月,很奇怪第5个月怎么亏损了,一看原来是没记账。”刘兆滨笑着说。
  他们做了几年洗涤助剂产品,稍有盈余,但很快学校体制弊端出现。他们给企业提出了5年规划,可是学校还没有5年规划呢,其他人都不理解:这个事以后让谁干还不一定呢,想那么远干什么?他们觉得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很糟糕,于是下定决心,早晚脱离学校自己做。
  2000年,他们离开学校自己创办了奥克公司,还延续原来的产品做油田助剂、洗涤助剂、纺织助剂和农药助剂。这时候,公司产品已经有300多种了,但客户非常分散。“销售2000吨产品就有200个客户。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客户平均才10吨,这10吨他可能欠你2万块钱。”更大的困惑在于,“这么多高智商的人,就创造这么点利润?2000年是负2.49万,到2003年才14万,完全没有体现出附加值。”朱建民开始想办法。
  他组织全公司的人学习比尔·盖茨的材料。其中一段盖茨谈到为什么IBM没有在台式和笔记本电脑上取得大的成就。
  通过这次学习,朱建民他们总结出做产品要眼光超前,要符合市场趋势。而奥克的优势在环氧乙烷领域,这是他们喜欢的事业,不会离开。
  他们开始研究国内外跟环氧乙烷产品相关的大公司资料。“顺藤摸瓜,找国内外历史长、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专利领先的公司,看他们究竟在做什么,其中和中国市场相关的有什么。后来发现德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展非常好,速度飞快。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显然是大趋势。太阳能原材料是多晶硅,而多晶硅生产所用切割液则必须要用到环氧乙烷。按照九个字原则,我们选到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切割液。然后我们去查中国海关信息,在2003年就有这种产品进口过来,可是需求量微乎其微,全年只有100、200吨,都没有我们当时一个农药的客户大。但是我们还是投入非常大的精力去研究,搞开发。”朱建民说。
  由于奥克最初是校办企业,在学术界很活跃,业内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终于在2003年的一天,施正荣的两位朋友出现在了奥克的门前。其实,从施正荣回国创业开始,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发展,但光伏的上游设备企业,比如多晶硅切割机以及切割液都是国外进口,价格高、周期长,完全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业内另一家公司北京有研的人告诉施正荣的朋友,全国只有奥克公司在做切割液方面的研发。
  于是,日后全球最大的切割液生产企业迎来了它的第一笔业务。接下去的故事,顺理成章发生了。此时,朱建民已经在环氧乙烷行业“潜伏”了十多年。

  下一个杀手级产品

  是什么让奥克公司做到了现在的规模?
  朱建民坚持认为:奥克取得今天的成绩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光伏产业或者高性能混凝土产业爆发期,也不仅因为他们技术有多强,甚至也不是战略布局正确,而是他们在很早就学会了分享两个字。这产生的重要结果就是:聚人。
  一个没有人的企业,什么都不用谈。有了人,一切才有可能。朱建民用两句话总结了奥克:“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文化聚集了人,人创造了一切,也就是奥克的综合竞争力。”
  奥克从校办企业开始就养成了分享习惯。所以很少发生因利益不均而产生的矛盾。“最初在校办企业时,我们签的第一个成果转让合同,得到了3万块。当时首期人家付了2万块,科研费提30%,就是6000块钱。最后到我们实验室手里一人只有1000块。剩下的都分给了学校各个部门,因为考虑到做实验要用仪器、药品等。”刘兆滨说。
  这种类似“见者有份”的分享传统,一直跟随奥克到今天。2000年设置有限公司的时候,全公司50来个人有一半都成了公司股东。他们把奥克的核心价值观总结为:共同创造,共同分享。这几个字在奥克的公司里随处可见:门上,墙上,画册上。
  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已经在环氧乙烷领域成功运作两个杀手级产品之后,朱建民还能再度创造奇迹吗?奥克股份正在试图找到下一个类似产品。“有很多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事情值得奥克去做。几个方面: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新技术、新医药。环氧乙烷本身可以做几千万、几个亿的生意,也可以做几十亿,上百亿的生意。”朱建民说。
  朱建民希望在今年11月份,就公司的十二五规划以及超募资金投资的项目形成一个初稿,并在明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获得正式批准。
  不要问下一个杀手级产品会是什么,只需记住,朱建民手握20亿现金、全国最好的技术团队,并已在全国环氧乙烷产能富足的各个地方布局。
  在中国,已经无人可与朱建民在环氧乙烷行业抗衡。这是不争的事实。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