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一:"高成本"VS"产能过剩"
高成本:以二甲苯为例,10-11月,二甲苯的进口到货成本在780-820美元/吨(CFR中国主港),折合人民币6392-6720元/吨。其平均成本较第三季二甲苯到货平均成本高出50-100元/吨。
芳烃新装置集中投产:据易贸统计,第四季度,上海石化100万吨重整,独山子100万的乙烯、盘锦乙烯的500万吨炼油项目陆续开车,其下游均配有芳烃装置,而仅有上海石化是芳烃一体化装置,没有甲苯、二甲苯外销。若这些新装置顺利开车,第四季度,国产甲苯、二甲苯供应量充足。
分析:是成本决定价格还是供需面决定价格一直是市场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认为,在整体经济面向好的情况下,成本对价格的支撑作用会更为突现,而若经济面整体表现不佳,供需面影响则更为直接。由此预测,若第四季度,化工大盘保持平稳的走势,那芳烃产品受成本支撑走高的可能性较大;而若第四季度,全球经济面表现不佳,外盘价格难以坚守,而国内下游开工情况再度萎缩,芳烃产品高成本的支撑力则相当有限,而供应过剩带来的下行压力则会凸现。
矛盾二:"资金面缩紧"VS"进口到货集中"
资金面缩紧:近期央票利率的提高,反映了央行适度紧缩市场资金的意图,即通过抬高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收益率水平,为以后回笼流动性创造利率空间。理解央行票据,首先需要理解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基于以上情况,市场人士预计,短期内1年期央票利率有望继续走高,下半年信贷适度紧缩已经成为必然。
进口到货集中:据易贸统计,以二甲苯为例,10-11月,将有约6.5万吨二甲苯抵达中国市场,其中异构二甲苯就占到3万吨以上。这个量是每月正常消耗量的一倍。
分析:随着下半年信贷政策的适度收紧,商家资金势必会出现一定的紧张,在此情况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商家为套现资金而跌价销售,从而对整个芳烃市场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