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企业动态 >> 正文
大庆油田迎来50岁生日 走出“技术换资源”新路
2009-9-15 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大庆油田 技术创新 石油需求量
    新中国成立六十纪念日就要来到的时候,大庆油田也将迎来它的五十岁生日。
  五十年前的9月26日,位于松嫩平原上的松基3井喷射出黑色的石油,宣告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终于被发现。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大庆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半个世纪过去了,今天的大庆油田还能不能延续往日的辉煌?
  五十岁的大庆油田还能否延续往日的辉煌
  1959年9月26日,在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上,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首次向外喷出了原油!望着滚滚而出的原油,人们欢呼雀跃,因为从此宣告了世界上最大的陆相沉积油田的诞生。这一天,距离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只有4天时间,这片昔日的荒原地带,也因此有了一个带有喜庆色彩的名字——大庆。
  原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泽澎:“大庆油田,当时说是抓住了一个大家伙,一个大油田,因为(当时)现有的油田,过去油田没有发现那么多的储量。”
  1959年,我国“一五”计划刚刚结束不久,年轻的新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作为现代能源的石油工业却处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态,石油部是各工业部门中唯一没有完成任务的部门。根据统计,1959年,全国原油消耗量504.9万吨,自产量还不足一半。这一年,中国进口石油花费外汇1.83 亿美元,占国家进口用汇总量的6.7%。
  华泽澎:“因为油不够,你进口也没那么多外汇,咱也没有那么多钱进,你怎么办?解决公共交通的问题,背一个大煤气包来开大汽车。”
  而正当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急需石油的时候,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封锁、制裁,妄图用石油卡住我们的脖子。
  华泽澎:“所以大庆油田发现了以后,整个扭转了我们石油工业的形势和整个经济建设,改变了我们被动的形势。”
  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1960年,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余名退伍军人和全国37个石油厂矿、院校的4万人在萨尔图誓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80岁的华泽澎老人作为当年参加过大庆会战的北京师生代表,回忆起这段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华泽澎:“那时候没有住的地方,东北又冷,叫地窝子,那时很艰苦,吃的饼子,那时候农业也比较紧张,粮食比较紧张,所以大家都是,憋住一股劲,非要把这个油拿出来。”
  20世纪60年代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铁人”王进喜跳下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的光辉经典,他的铮铮誓言也如图烙印一般深深镌刻在那一代石油人的心中。
  华泽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正是在钢铁誓言的鼓舞和激励下,大庆石油工人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华泽澎:“1964年有一次,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就是中国贫油,用洋油的时代结束了,结束了,当时也就摘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崭新的一页。1955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我国石油工业初现曙光。1959年,大庆油田的诞生,让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一组简单的数字,概括了60年来新中国石油工业非同寻常的历程和惊人的速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原油年产量仅有12万吨;1978年,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而2008年,原油年产量达1.9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1583 倍,中国石油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五。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曾经在80年代石油工业的出口创汇占了我们所有的出口创汇的25%,四分之一以上,也可以说80年代,石油工业同样是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石油需求量不断上升,1993年起,我国开始重新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进口数量不断攀升,2004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石油供给安全更是“瓶颈”中的“瓶颈”。根据统计,10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 9.7%,原油消费量增长速度为5.77%,而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2007年,我国进口石油达到1.968亿吨,这个曾被预测2020年才能达到的进口量,被提前了13年“完成”。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4.5亿——6.1亿吨,而国内可以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2亿吨。面对这些沉甸甸的数字,人们不禁担忧,未来庞大的石油需求该如何保障?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莉莉)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