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50年:不断超越的“石油科技王国”
2009-9-14 来源:新华网
关键词:大庆油田 石油开采技术 四次采油
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年轻的伍晓林博士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着一项计划在10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投入应用的石油开采技术研究。
这项拟通过向地下岩层注入微生物以增强油藏活性的技术,被伍晓林团队称作“四次采油技术”。“研究目标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把油田的采收率再提高10%。”他说。
“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这是大庆油田一贯坚持的科技纲领。”伍晓林说。
与“四次采油技术”对应的是大庆油田目前正在广泛应用的“三次采油技术”。其核心手段是在注水中添加聚合物,像洗衣粉清除衣物脏污一样把岩石上的顽固石油“洗”下来。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庆油田应用自主研发的“三次采油技术”获得了超过1亿吨的新增产量。在一些开发较早的矿区,这项新技术让许多停产的油井“焕发了青春”。
“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使大庆油田主力区块的综合采收率达到50%以上,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0到15个百分点。
相对于大庆油田50多亿吨的探明储量来说,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增加产量5千多万吨。而对于石油需求高速增长、但资源总量并不富集的中国来说,这些增加的产量尤显珍贵和重要。
除了少数石油“富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其实都在苦觅如何提高现有油田开采效率的技术和手段。
“中国大庆油田的石油开发技术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走在当今世界的最前列。”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公司一位副总裁不久前会见大庆油田考察团时这样评价说。
用50年时间构建起来的“石油科技王国”,让大庆油田得到国际业界同行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尊敬和仰慕,这一切来之不易。
诞生于上个世纪中叶的中国共产党新政权,受到国际多方势力的排挤。几乎是“一张白纸”的中国石油工业,在“贫油”理论的压力下和相关技术的封锁中孤军前行。中国地质科学家应用独创的陆相生油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让曾经在同一个地方“折腾”了几十年的日本人扼腕叹息。
“大庆油田的开发史,本身就是一部石油技术进步的活教材。”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说。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石油资源紧张局面,大庆油田的先进技术也登上了世界舞台。2005年,大庆油田技术队伍开赴哈萨克斯坦肯基亚克岩上油田,应用“三次采油技术”使这个几乎被废弃的油田迅速恢复了高产。
今年6月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英国BP石油公司联合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作业权。鲁迈拉油田是目前伊拉克最大的油田,这也是伊拉克政府自2003年以来首次大型能源招标中唯一招标成功的油田。
承担中石油在伊拉克作业的,是来自大庆油田的技术队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不久前在大庆说:“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不仅是油田新时期持续稳产的重要支撑,也已经成为中国石油拓展国际合作的一张‘王牌’。”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