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九江玻璃纤维厂,为九江市属的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2001年初,面临破产危机的玻璃纤维厂被巨石集团重组,更名为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迈出了成功改制的决定性一步。仅在当年,该公司年产玻璃纤维量立即由6000余吨猛增至2.5万余吨。时过境迁,今天的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职工达2000余人,产值和利税是改制前的10倍,资产也由6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亿多元。去年10月底,巨石集团年产35万吨玻纤项目的投资建设再次给企业带来无限生机……
机制不活:企业陷入“五无”境地
九江玻璃纤维厂是我市市属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年产2万吨的生产能力,每年实际只生产玻璃纤维6000多吨,年产值6000万元。由于机制不活,2000年,该厂一个月要亏损200万元,企业陷入了无钱购买原材料、无钱发工资、无钱为职工缴纳“三金”(社保金、医疗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无钱交银行利息、无钱交水电费的“五无”境地。
要使这个历经45年风雨春秋的老厂起死回生,出路惟有寻求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实现利益双赢。然而一些大企业一听厂里有2000多名职工、设备年久而落后、资产不良就直摇头。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2000年秋,位于浙江桐乡的中国化建巨石集团打电话想要厂里为对方加工4000吨玻纤纱。这条信息犹如黑暗中的一点荧光,再次拨动了厂领导渴求合作的心弦。
想到这些,时任厂长邵伙军灵机一动将话题转向双方合作、资产重组。没想到,巨石集团在经过慎重权衡和多次考察之后,当年11月便作出兼并九玻的重大决定,并与九江市政府签署了《中国化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承债式收购九江玻璃纤维厂生产性资产的协议》,同时承诺在收购接管后的3个月内先投资4000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利用中国化建的专有技术,在两年内投资5000万元建设节能、环保型的玻璃纤维生产线。
重组改造:“五有”改写企业历史
企业改制过程,与其说是一次企业运作模式的改变,不如说是一场人的思想观念的较量。巨石集团重组九江玻璃纤维厂的消息传出后,全厂哗然,九江为之震动。一时间,对兼并改制不甚理解、观念一时还转不过来的一些干部职工的误解、中伤甚至威胁,如潮水般涌向改革者。厂领导为平息各种非议,可谓受尽了委屈,做足了解释。
邵伙军分析说:“不改制,全厂80%以上的职工要下岗。如果吸引巨石集团前来重组,我们的职工就会全部上岗,人均月工资起码1500元以上,近1700名职工‘三金’保证按时足额缴纳,多好啊!”职工的思想工作做通了。2000年10月15日,巨石集团与九江市政府签订了重组九江玻璃纤维厂的协议。2001年初,正式重组九江玻璃纤维厂,企业改名为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巨石集团九江公司立即投入4000多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全面改造。年产玻璃纤维由过去6000多吨增加到2.5万多吨,企业有钱购买原材料,有钱发工资,有钱为职工缴纳“三金”,有钱交银行利息,有钱交水电费。
把握机遇:成长中再攀高峰
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在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既经受了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崭新的机遇。
巨石集团在九江投入巨资后,不断创新和完善九江公司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对九江公司实行“带观念、带管理、带技术、带市场、带资金、带品牌、不带人”的原则,促进了九江公司职工转变了观念,企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2003年,投资1.5亿元新建的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点火,创造了世界同等规模池窑建设速度之最,结束了我省没有玻纤池窑的历史。2005年12月,巨石集团又投资3.1亿元,在九江公司新建一座年产3万吨玻纤纱的池窑生产线,2006年7月建成投产,使九江公司年生产玻璃纤维能力达到了8万吨,名列全国同行业第4位。
2008年10月,占地400余亩、总投资47.3亿元、年产35万吨的玻纤项目在出口加工区开工建设。该项目共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9.5万平方米厂房正在进行钢构主体安装,配电、水处理等各项配套工程建设也全面展开,预计今年10月竣工投产。
采访结束时,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蔡敏告诉记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生产情况也适当做出了部分调整,但公司依然管理不乱,人心不散,厂区内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