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三角经济圈浙北平原的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是玻璃纤维的专业制造商,作为全球玻纤的引领企业,多年来一直在规模、技术、研发、质量、市场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8年9月金融风暴全面爆发后,全球众多企业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霾中,有的深受影响,有的甚至倒闭。然而,全速前进的巨石巨轮却未有所停滞。进入2009年后,大风巨浪中的巨石集团仍保持着良好的基本面,产品销售量更是逐月攀升,势不可挡。
是什么在推动巨石不断前行?
巨石集团董事长张毓强告诉我们,巨石的制胜之举就是创新。在巨石集团特有的企业文化里,创新是仅次于品行之后的一大核心理念,巨石文化的精髓就是创新精神。
观念创新为先导
“我们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是政府要我们创新,而是我们自己要创新,是市场逼我们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竞争,企业才能不断发展。”这是张毓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独到见解。
创新是灵魂,而观念创新则是发展的先导。可以说,没有观念创新,就不会有巨石今日的发展。巨石通过多年来的创新观念,建立了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产学研结合、技术引进为补充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大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使得企业进入快速发展车道,有力地证明了观念创新在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先导作用。
2004年,巨石承担了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无碱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和“汽车离合器摩擦片专用纱”,并顺利通过验收。
2005年,巨石成功研发“高性能无碱SMC用无捻粗纱”,该项目在2006年度就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销售收入8150万元、利润1640万元,创汇970万美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在2005—2006年度,巨石进军电子级玻璃纤维领域,进行“G75无碱连续玻璃纤维纱生产技术”的攻关,于2006年度成功突破关键技术,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该项目获得了浙江省科技厅主持的高新技术成果认定,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巨石集团与德国P-D集团的合资项目中,作为巨石集团的技术出资。
2006年,巨石建成了一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惟一的年产10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了窑炉和通路纯氧燃烧、5000-6000孔特大型漏板、全自动物流输送线、高频烘干、FCS现场总线控制等一系列国际前沿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生产线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6月,在10万吨线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提高的年产12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正式投产,成为世界玻纤工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观念创新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个永无止境的工程。因此,巨石集团永不满足自身的现状,而是不断地在思想上解放,与企业自身比、与过去比、与国际比,从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向国际市场进军,建设跨国大型玻纤企业集团是巨石集团观念创新的又一重要实践体现。自2003年起,巨石一步步巧借国际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己,并成为美国玻纤市场的三大供应商之一。
2004年是巨石集团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桐乡60万吨玻纤工业基地建设迈出了第一步,年产6万吨无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仅用228天时间就建成投产;四川成都公司成立,年产3万吨中碱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仅用156天时间就建成投产,使巨石集团的玻纤年产能力突破20万吨,实现了在第9届国际玻纤年会时向中外宾客所作的庄重承诺,提前完成了实现“亚洲第一”、“世界五强”的目标。
同年,巨石集团举办中国·巨石第十届国际玻纤年会,吸引了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500多位宾客。当时,美国第三大玻纤加工织布企业VICTPLY总裁说道:“巨石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非常畅销,所以这次我要亲自来看看,希望与企业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张毓强则自信地说道:“以前在与客户进行商贸洽谈时,曾有客户问,我们为什么要买巨石的产品?今天,更多的中外客户说了另外一句话,购买中国的玻纤产品为什么不买巨石的?”这一切都说明,巨石这个最早步入国际化的企业已令世界同行刮目相看。
巨石集团的国际玻纤年会也是一种创新。而今,始于1995年的每年一届的巨石多层面商业年会,使众多国内外客商的关注度从原来的可来可不来、不够关注、不够重视,发展到今天的十分关注、非常重视、非来不可的程度。也许这就是具有非常影响力的高速成长型国际化企业集团的魅力所在。
巨石的愿景简单地说,不是“他们要创造什么”。这一观念让张毓强和他的组织跳出了庸俗,孕育出无限的张力和创造力。九江30万吨、成都60万吨玻纤基地的战略布点说明,巨石集团的远见是让集团品牌在自身的血统和设计创新中不断发展,集团则向这些品牌提供其发展所必需的元素。巨石集团每一重要阶段的发展版图说明,被动的应势是不被时代抛弃的前提,主动的应势才是做大做强的关键。
机制创新激活力
要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实现产业升级与质量振兴,创新是关键,创新首先得从机制开始。只有机制顺了,创新才会有原动力,才能最终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机制创新上,巨石通过实施挖潜降耗,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强化成本监管在任何企业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恶劣环境中,如何深挖潜力、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能否在这场博弈之中胜出的关键。通过机制创新和精细管理,深挖成本潜力是巨石这位重量级的拳击手在经济危机中始终保持勃勃生机的一道护身符,也是化解张毓强年初提出的2009年综合成本下降4亿元目标的根本途径。
2009年巨石集团的综合成本要比2008年下降10%,降低成本费用绝对值达到4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1998年到2008年,巨石集团增收节支降耗实现的金额是3.39亿元,2009年一年的目标超过以往10年实现的金额。
一年内要实现过去10年实现的目标,这是巨石应对金融危机给自己下的一个狠招。
这4亿元的目标靠什么来实现呢?巨石人说,要将他们运行了10多年的“增收节支降耗工作法”推向极致。1998年,巨石集团开始实施“增收节支降耗工作法”,至今已经整整11年。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放大企业的成本管理潜力,这就能产生乘数效应。2008年,巨石在桐乡建成了年产60万吨的玻纤工业基地,年生产规模突破9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巨石集团从一家总资产不足20万元的作坊式小企业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的玻纤生产企业。与此同时,中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出口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3.6%,玻纤市场火爆的背后却是各大厂商加速产能的扩张,甚至一些高能耗落后工艺也纷纷上马。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全球玻纤出口增速急剧下滑,价格每吨下降超过1500元,众多玻纤企业纷纷落马,同样巨石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企业在顺境的时候考验的是实力,困难的时候考验的是能力。经济危机带来了市场萎缩、产品价格下降、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影响,更逼迫着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用张毓强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危机使企业不得不加速创新的步伐,深挖成本潜力。
在梳理成本管理机制的过程中,令张毓强自信的是巨石作为玻璃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良好的基本面,增收节支降耗作为巨石降低成本的一种强力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集团规模日益壮大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9年巨石在增收节支降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节支降耗项目增加到300多个,金额4亿元以上,比去年整整翻了8倍。不难发现,巨石的增收节支降耗像毛巾一样能不断地拧干再拧干,很多项目还出现了跨越式发展。那么,巨石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4亿元的目标金额?背后的推动力究竟是什么?增收节支降耗的空间会不会越来越少?
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科技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成为增收节支降耗背后的强大推动力。巨石集团管理监控部部长廖信林指出:“增收节支降耗工作法在巨石也经历了曲折的成长过程,目前已日益成熟。1998年,增收节支降耗工作的第一年就节约了2326万元,而当年的全年利润只有990万元。接下来的二年每年节约金额都在1500万元以上。但由于增收节支降耗是个环比的考核,必须以上一年的成绩为基准,而且由于一开始很多人将增收节支降耗的思维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型项目上,如降低原材料消耗、杜绝跑冒滴漏等,因此随着难度的增加,数量和金额呈下降趋势,2001年成为增收节支降耗的瓶颈年,金额只有476万元。为此,集团公司积极予以引导,提出了‘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思路,拓宽了大家的眼界,从而掀起了又一波增收节支降耗的高潮。10年来,集团公司增收节支降耗工作节约的资金总额达3.39亿元,为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是由于巨石的不断推进机制创新,抓住关键环节和问题,对不符实际、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发展思路进行大胆变革,用新思路、新举措加快企业自身的发展。
目前,以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技术与装备研制、纯氧燃烧技术在大型玻璃纤维池窑上的应用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具有生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显著特征,带动了世界玻纤工业的技术进步。2008年,巨石集团共计申报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展现了巨石集团发展的技术底蕴。
技术创新促发展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力争技术进步。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不仅能逐渐形成、提升,而且还能建设知识产权体系。
多年来,为加快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中国不少地方和企业用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但是有了一流的先进技术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人们将此现象形容为: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而在巨石集团,一流设备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卖出一流的价格。巨石集团何以做到“三个一流”?
“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在引进一流设备后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使一流的设备生产一流的产品,这个过程的动力来自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张毓强诠释道。
巨石人将他们的技术创新战略概括为:自主创新为核心、拿来创新为补充、合作创新相结合,以此为平台,巨石牢牢占据着市场制高点。早年,巨石从国外引进了一流的先进设备,但他们把引进先进设备作为创新的起点,组织技术力量对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从而缩短了差距、节省了投资、争取了时间。目前,企业研发了世界上最大的、惟一的中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和环保池窑拉丝生产线,有8个产品通过国家级新产品鉴定,获得2项发明专利。
巨石集团设备是一流的,产品也是一流的。要使“一流设备生产一流产品”的关键问题有两个:
一是企业要有技术工人。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就说明自主创新没有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发挥“一流”的作用。技术工人不等于工人,技术工人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在德国,企业技术工人占79%,上海只占6%。因此,巨石大力培养技术工人,每年的培训不少于300次。培训是企业员工自觉的行为,每个员工必须这样做,否则设备再先进,质量也无法保证。只有在不断的培训中提高企业技术工人掌握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发挥技术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巨石的目标是要成为学习型企业,企业发展要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卖文化。
二是企业决策者要有自主创新的意识。要扭转“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就靠引进设备”观念,引进先进设备只是创新的开始,而不是终点。企业始终坚持“以科技求发展”的思路,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在大力培训技术工人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了解国外有关玻璃纤维生产方面的动态及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不断完善企业的发展战略。
张毓强说,这两条也是一些企业“一流设备不能生产一流产品”的制约因素。因此,公司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继续培养技术工人,还要使企业决策者的头脑不断创新,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
在科研经费方面,巨石看准的是快上的果敢。
2009年初,巨石集团斥巨资研发的年产12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通过国家级验收,其产能比普通生产线高出2倍多。这个当初被业界认为异想天开的科研项目,100多位科研人员攻关了4年多时间:用纯氧燃烧技术提高池窑的熔化率和精确控制通路温度,同时大幅度降低能耗、减少废气排放;通过改进池窑结构及耐火材料,延长其使用寿命……随着一道道难题被攻克,新的生产装备带来了生产性革命:能耗下降50%以上,每年可节约成本6000万元。更重要的是,整个生产流程由此得到了精确控制,大幅度提高了产品性能。巨石生产的玻纤喷射纱得到了国外客户一致认可,广泛应用于高档游艇、卫浴产品,“身价”猛涨了20%。
作为玻纤生产的核心技术,巨石的浸润剂过去依赖欧美进口,且品种只有100多种。近年来,巨石集团通过不断调整优化配方,研制了上千种浸润剂,从而能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玻纤产品。最近,巨石新研发的一种浸润剂能提高玻纤与树脂的相溶度,生产的整体浴室表面不易产生气泡,且成品率高,引得许多客商纷纷来洽谈。
看准快上的果敢,让巨石科研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干。从载重卡车外壳到游艇引擎、从高压线路绝缘瓷瓶到风力发电叶片……巨石10多支科研攻关小组研发的玻纤新品种被不断应用于新领域。
巨石最大的出口对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市场。曾经,巨石的一个美国老客户反映说,同样用巨石的玻纤纱,在他的北方企业做的产品好好的,但一到南方就不行了。
巨石特意派专家去研究,发现当地气候原因,南北方有气候差异。随后,单独为南方客户把之前的产品改进了。这种改进有一个条件、有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也就是巨石技术创新跟得上,巨石的服务才能创新。
正是有了自己的企业特色,巨石的市场越做越大。就是在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年,集团的出口还是保持了62.4%的高增长,全年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超过20亿元。
管理创新定方向
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企业手中的一把金钥匙。如何用这把钥匙开启成功之门,是每个企业都希望获知其奥秘的关键所在。
而巨石得出的奥秘之一是管理创新,即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
巨石集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十分注重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巨石集团有专门的客户服务部,指定人员对客户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近年来,巨石集团寻求国内国际广泛合作,与许多知名企业达成共同的合作意向。巨石每年一度的国际玻纤年会,与经销商和国内外重要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并初步商定下一年度供货量、品种与规格、交货时间、付款方式、价格等合同条款。重要的大客户与长期稳定的客户,公司会与其签订半年或全年的合同,一般是半年合同,以便根据市场情况对产品价格进行回顾与调整。对零散的小客户则根据其对产品的要求,每次供货时签订合同。在合同的履行和合作双方的共赢上,巨石集团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被评为桐乡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中国最佳诚信企业等。
巨石的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财务法律制度,并制定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为实现战略目标,巨石一直实施稳健的财务管理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的财务活动中,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贯穿于其中,为确保公司战略实现提供财务保障。
巨石还十分重视对员工的法律意识培养和道德规范要求。巨石设有专门的法律事务部处理合同风险防范、知识产权的维护以及各类法律诉讼,同时还为广大员工提供了法律咨询的途径。巨石还组织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制意识。
巨石目前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劳动纪律,各部门职责明确、分权制约。巨石通过组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队伍中形成了对企业忠诚、抵制腐败、清正廉洁的风气。每两年进行一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每半年对各中层干部进行一次任期考核,对于考核通不过的给予撤免,这不仅为公司员工的升迁提供途径,激发了工作的激情和动力,而且中层干部从中能够体会到危机感和责任感,起好带头作用,为高效地工作创造了条件。
企业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对于一个专业化大生产的企业,管理工作的好坏尤为重要,而管理规范化是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实现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必须先行。在企业管理中,制度是基础,规范化是手段,教育广大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严格执行是根本保障,实现高效率的生产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实现高回报的贡献是最终目的。
不仅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靠文化管人,抓住魂。对此,张毓强深有体会,他认为巨石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有形的是企业,无形的是人、是文化。
巨石的文化在于抓住灵魂,确立了核心价值观,并使员工的个体价值观统一于集团的群体价值观。一个企业就是一个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完成着自己的“人格”塑造,并在持续发展中释放出一种独有的精神。
巨石一直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大力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把学习当做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真正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
“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仅是追求利润的增长,更应该讲求发展目标与社会、个人的协同性。”张毓强的话很是意味深长。
创新已经成为整个巨石的核心企业文化的精髓,广泛存在于巨石的各个角落。所有的创新举措无不在传递着一个信号,巨石集团正在新型化工业道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责任、完善创新机制、明确创新目标、营造创新氛围、宣传创新经验、总结创新成果,巨石将扎实做好创新工作,以振兴中国玻纤(15.49,0.00,0.00%)工业为己任,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勇往直前,在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如果需要是发明之母,那变化就是创新之父。时下,已成功实现玻纤企业“世界第一”的巨石集团,其新的战略目标是:到2012年,完成浙江桐乡、江西九江和四川成都3个玻纤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国内外新增战略布点15万吨,玻纤年生产能力超过150万吨,确保玻纤行业“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