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市场行情 >> 正文
金融风暴下 二甲醚产业夹缝中艰难生存
2009-6-1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关键词:二甲醚 液化石油气

    90%以上的二甲醚被用作液化石油气(LPG)的掺烧,而LPG价格今年以来狂跌不止,部分地区的LPG价格一度甚至低于二甲醚价格,国内的二甲醚企业顿时陷入全行业大面积停产状态。
    目前,随着油价的不断走高,LPG价格正在回升,部分成本较低的二甲醚厂商也陆续部分开工。然而,二甲醚掺烧的标准尚未出台,想达到对传统能源的部分替代仍有漫漫长路要走。

    掺烧优势不再

    二甲醚的生产原料是甲醇,国内的甲醇产能大约有60%以煤为原料。由于《天然气利用政策》对天然气化工的规模作出了限制,不再新增天然气制甲醇的装置,煤制甲醇产能较大,煤炭价格直接制约下游甲醇和二甲醚的生产成本。
    作为燃料替代品,二甲醚可掺入到LPG或天然气中作为燃料,提高热值,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低于柴油、丙烷和压缩天然气等燃料。目前国内二甲醚的主要用途是部分掺烧LPG用作民用燃气,其次是替代柴油用作汽车燃料。其中,掺烧LPG的量占到二甲醚消费量的90%以上。因此,与LPG的价差,直接影响到二甲醚的市场需求。
    LPG则是石油石化的副产品,成本受原油价格的影响,价格较为市场化,波动显著。把适量二甲醚掺入LPG,并不会对燃烧效率和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掺烧比例较低,甚至不需要更换原有的灶具和发动机。
    去年7月份以前,国内LPG售价在每吨6300元以上,销售商以每吨4300-4500元的价格收购二甲醚,在LPG中掺10%-20%的二甲醚,每掺混1吨二甲醚,能降低成本2000元,因此积极性很高。
    但是,去年四季度油价暴跌至50美元以下,国内炼厂开工率下降,LPG加工成本和进口LPG成本纷纷随之下跌。由于油价跌幅快于煤价的跌幅,二甲醚生产企业开始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
    今年二季度以来油价已经有了较大回升,但LPG价格反而又出现深跌。今年5月份,LPG价格一度跌至3000元/吨以下,有的报价甚至低于一些外购甲醇的二甲醚企业的生产成本。一些企业原料甲醇的到厂价已达1900-2000元/吨,二甲醚的完全成本超过3000元/吨。LPG价格的深跌,直接导致掺烧二甲醚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二甲醚产业陷入困境,出现大面积停产。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因为经济形势回暖,国内炼厂加大了汽柴油的产出,开工率逐步回升,并且有一批新的炼厂装置投入运营,使得作为炼油副产品的国内LPG产量增加;同时,国际LPG价格同样处于低位,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力度,市场总供应量在增加。“今年炼厂盈利状况好转后,也就不再坚持对LPG等副产品的价格和利润要求,甚至主动调低LPG价格。”该人士说。
    但在需求方面,LPG的需求并未出现明显放大,一些地方天然气管道铺设在加速,特别是在占有全国70%LPG消费量的广东地区,天然气迅速抢占了一部分LPG市场。另外,相当多的瓶装LPG消费者是民营企业、城市低收入和打工群体,经济形势不好,外地务工人员减少,也降低了需求。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