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的应用,自主研发亟待强化。高新技术纤维性能独特,在高端化、高性能、多领域的应用开发方面,技术难度相当大,国内自主研发能力亟待强化。例如碳纤维,主要用于体育休闲、工业生产及航空航天、军工特品等领域,国内用量高达8000吨,但目前绝大部分为外商来料加工,自主研发生产的品种很少,市场难以调控。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自主应用领域的开拓尤为重要。结合市场需求,坚持“一高”(高端化)、“一广”(广应用)的开发原则,特别是针对风力发电、海洋平台、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开发,打造国产品牌是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与之配套的多种设备材料、精密组件、专用机械等方面的研发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急需联合攻关,尽快解决。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研发,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对耐高温、耐强腐蚀的特种材料,高温碳化炉,双螺杆精密聚合反应器,大型特种聚合专用装备等要求严格,国产化尚需时日,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联合攻关。
此外,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来源少、市场相对小、竞争对手强,存在较大的技术和经济风险。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产业化核心生产及应用技术上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高度关注近期曾出现的忽视产业风险、盲目追风乱上项目的不良倾向。维护大局,科学运作,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高效、有序、良性发展。
建设世界高新纤维研发基地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化纤行业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取得了多项重大产业化成果,高新技术纤维产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
继2007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及材料作为新时期重点任务后,在中国化纤协会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发改委率先设立“纺织新型和特种纤维国债专项”。《规划》结合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将该专项调整为“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及应用专项”。近两年来,在纺织新型和特种纤维等多批国债专项实施及有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科技973专项”、各地产业化及技术支撑等专项的推动下,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已取得新突破。
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高温芳纶1313、难燃耐蚀聚苯硫醚、耐高温芳砜纶、中空纤维膜技术及竹浆、麻浆、PP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等,已由产业化发展到工业化生产阶段。而从中试攻关发展到产业化生产阶段的品种,主要有碳纤维(CF)、高强高模芳纶1414、超高强高模芳纶Ⅲ、玄武岩纤维、新溶济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纤维(PLA)及生物法多元醇生产。另外,需进一步小试、中试或产业化攻关阶段品种,主要有耐高温聚酰亚胺、超高强耐高温的聚对苯基并双噁唑纤维(PBO)、阻隔性良好的聚癸二酸乙二醇树脂(PEN)、新型水溶性及高强高模K-Ⅱ类聚乙烯醇纤维、绿色离子液体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这些高新技术纤维品种,性能独特,军民两用,急需结合市场需求加大研发和产业化攻关力度。
按照《规划》目标,到2011年我国将基本建成世界化纤生产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化纤各主要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和常规品种具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并且要打破高新技术纤维瓶颈制约,在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等重点品种全面取得产业化成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学研生产研发及营销体系,为全面赶超发达国家水平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到2011年,国产耐高温芳纶1313总产量预计完成7000~9000吨/年,超高强高模聚乙烯预计完成5000~7000吨/年,碳纤维预计完成3000~4000吨/年,难燃耐腐蚀聚苯硫醚预计完成2000~4000吨/年,高强高模芳纶预计完成500~1500吨/年,中空纤维分离膜实现工业化生产,PBO、PBI、SIC等完成中试及产业化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