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在上海黄浦江畔的一幢写字楼内,记者专访了拜耳大中华区总裁柯尼希。这是个身材高大、充满活力的德国人,他在采访中的口头语就是:“我们应该为环境做些什么?”
在柯尼希身后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窗外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浦江。这个冬日的午后,阳光灿烂,比阳光更加灿烂的是拜耳中国的业绩。
在这个精明的德国人领导下,拜耳在2009年仍然稳步增长。被业内称为“环保专家”的拜耳如何在金融危机的寒风中逆市增长?又如何在环保和发展之中取得平衡?
要实现节能减排首先要技术创新
目前哥本哈根会议已经结束,温家宝总理也在会议上发表了中国观点,拜耳在节能减排和环保方面做了一些什么贡献?
柯尼希: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都面临的挑战,应该一起应对。包括政府、企业、个人都要做出努力。哥本哈根会议也证明,很多政府采取了有力的举措,比如中国政府提议,各政府间要有更有效公平的做法应对气候变化,并且平衡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而企业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拜耳可以提供很多节能减排的解决方案,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虽然政府和企业可以做很多的事,但个人也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拜耳开展了很多环保教育项目,包括拜耳青年环境特使、拜耳青年环境记者奖等项目,使大家能加强环保意识。
2009年9月21日,拜耳集团入选碳排放披露领导者指数并夺得桂冠,拜耳如何处理业务和环保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
柯尼希:任何公司要长期的发展下去,一定要与环境和谐共处。拜耳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战略和运营,无不诠释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拜耳来说,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是作为优秀企业所必须承担的,三者缺一不可。生产的确会带来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我们也在解决问题,我们在生产和销售节能减排的产品;我们也在带来更新更好的生产流程,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比如拜耳材料科技在上海进行投资的生产基地,在那里的生产流程比5年前更加节能。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有: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计划;研发和销售环保型的技术和产品。我们做的事都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他们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同时自然也可以推进我们自己业务的扩展。
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左右,拜耳的多项技术在节能减排上还是非常领先的,你怎么看待中国这样的节能减排计划?拜耳会如何参与?
柯尼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创新。拜耳是有意愿也有能力为中国的节能减排贡献力量的。我们在这里的一些生产流程、设施都是非常节能的,在中国,我们希望要更往前进一步。比如我们在市场上要推广非常节能的ODC技术,这可直接降低30%用电量并间接降低等量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中国氯化钠电解氯气的年产量约2100万吨,以此计算,利用ODC工艺可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降低多达1500万吨。我们的愿景是利用这样的技术创新帮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通过与中国蓝星集团的合作,帮助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启动了“拜耳中国碳足迹”项目和生态商业建筑项目,这都对节能减排有巨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