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中亚合建天然气新丝路 俄媒称己地位被撼动
2009-12-28 来源:时代周报
关键词:天然气 能源新丝路 天然气新丝路

    进入11月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的天然气需求骤增,多个省市翘首待“气”。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天然气产量预计为890亿立方米,供需缺口升至110亿立方米。由于中国在天然气上已捉襟见肘,预计2020年前,年进口量将由800亿立方米提高到3000亿立方米。对此,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认为,胡主席的“中亚之行”,实为一场“能源外交”。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将这场外交归因于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在全球颓势中,中国经济仍不失锐气,促使中国方面积极寻觅新能源,而气储丰富的中亚正合其意。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孙壮志看来,能源安全是另一主因。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长期以来,中国油气进口渠道单一,主要来自中东、美洲和非洲,自海上管道引入,但基于运输保卫的风险,一旦国际形势紧张,中国就会陷入被动。从中亚引入管线作为海上能源供给的陆上补充,是明智的选择。

    俄罗斯地位被撼动

    与中国广拓能源进口渠道相对应,“出口多元化”是中亚五国的战略追求。苏联解体后,油气管网的控制权重回各国之手,但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能源输出只有俄罗斯一个方向。以土库曼斯坦为例,迄今,该国90%的出口天然气都供给了俄气公司,但随着两国天然气公司的争执不断升级,双边互信一降再降。
    今年4月,金融海啸迫使欧洲需求剧减,俄罗斯因此单方面提出削减土气进口。巧合的是,俄土输气管此时发生爆炸,致使供气中断。这被不少土国专家解读成,俄方为求减少进口而自导自演了一场丑闻。这起事故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不信任感。同时,《德国金融时报》强调,由于经济危机和对欧输出的下滑,俄方确实无意采购大量的土气。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亚各国寻求多元发展就显得重要而紧迫。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哈、中亚天然气管道能够先后开通,2008、2009两年成为中国-中亚能源合作成果丰厚的时期。
    英国广播公司评论称,土国一直希望打破俄方对出口土气的控制,而对华输出正是解决方案之一。事实上,竞相与中国合作的不止土国。今年,哈萨克斯坦已将曼吉斯套石油天然气公司约49%的股份转让给中国,而这曾是俄方所孜孜以求的。此外,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中乌能源合资企业已突破百家。
    对于中亚能源,中国并非只想获取,分一杯羹,而是致力于全方位合作。据德国媒体报道,中国已承诺为哈、土两国扩建能源基础设施分别提供100亿和40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另外追加35亿用于哈国在非资源领域组建合资企业。同时,中国也加大了对中亚其他行业的关注,包括化工、建筑、运输在内,目前已累计投资50多项。
    根据土国新闻网站的民调,多数当地人认可中国的共赢思路,约70.6%的受访者对中土两国的双边关系给出了正面评价。但此种情形却让俄塔社的评论员慨叹,中亚天然气市场出现了一个“重量级玩家”,俄罗斯的地位岌岌可危。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理事汪宁教授指出,对于土、哈等国而言,中国拥有“更稳定、更广阔、更可靠”的能源市场,同时,8%的高速经济增长能够驱动中亚发展。目前,除去贷款支持,修建基础设施、协助发展工农业、制造业等等,都已在中国扶持中亚的计划之中。而这些是经济疲软的俄罗斯所无法允诺的。
    在他看来,俄媒的猜忌和恐惧是一种多虑。目前的区域事务很难凭一国力挽狂澜,而中国主导的合作并非排他性的。作为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俄方若能积极参与中亚地区的区域发展,收获的将是更多的利益。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