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勇者总是敢于直面现实。
“结构不尽合理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组以后面临的主要难题。”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雪枫坦陈。他所说的“结构不尽合理”,既包括产业产品结构,也包括人力资源结构。
为此,重组一年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着力实施了“两调整,两提高”战略,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文化理念的融合呼唤夯实体制基础,再先进的文化理念也要在相应的机制体制保证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而文化理念的不断融合,则为统一各种管理体制,扫除了相应的思想障碍,相得益彰,互相推进,良性循环。
“总之,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就是调整生产力布局,是物质基础,是硬件;优化管理体制,就是调整生产关系,是软件。二者相结合,共同构成了重组成功的两个支点,也形成了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评论道。
调整结构 面向市场 瞄准高新
化工产业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点打造的核心支柱产业,目前产品在河南市场占有率已接近四分之三。
然而,化工产业的特点就是其产品多为国民经济运行中所需要的基础原材料,比如化肥、甲醇、醋酸等,受经济形势影响巨大,一旦经济低迷,则需求量和价格都会以跳水姿态直线下降。
去年以来的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就曾让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化工产业深受其害。仅以甲醇为例,2008年的价格从年初的4300元/吨下降为1800元/吨,而集团拥有的甲醇产能则高达168万吨。
“但化工产业又是所有产业中链条最长的,下游产品不计其数,只要具备相应的技术研发能力,就可以开发出一个又一个的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产品非常赚钱。”中原大化党委书记周瑞庆说。
伟大的企业和普通企业的区别就在于,当前者认识到前进的正确方向时,便立即行动;而后者往往拖泥带水,以至于贻误战机。
2009年,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适应形势需要,迅速迈出了化工产业战略调整的步伐:
7月16日,与丹化科技、上海盛宇、通辽金煤等四方签订了《关于煤制乙二醇产业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这一协议,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获得了煤制乙二醇技术的排他性合作地位。
11月17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和通辽金煤共同投资,在永城建设的20万吨乙二醇项目开工;11月18日,年产20万吨的洛阳乙二醇项目开工。
同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建设的商丘千吨级碳纤维项目开工。一期工程年产500吨T300高性能碳纤维。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目前,国内外乙二醇生产工艺全部为石油路线,国内现有产能为200万吨/年左右,而需求量高达七八百万吨,70%以上依赖进口。河南煤业集团获得的“煤制乙二醇”技术,开辟了非油生产乙二醇的新途径,具有技术含量高、成本低、原料来源广等特点,竞争优势明显,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能源结构特点。标志着我国领先于世界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这是一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
碳纤维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高强、耐高温、耐疲劳、导电、导热、低密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体育休闲用品、能源、医疗卫生、电子通信、石油开采、基础设施等领域。由于国外限制把高性能碳纤维丝产品和技术出口给我国,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由于供应不足,我国每年碳纤维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和羽毛球拍、钓鱼竿等体育器材,每年消费量不足100吨,民用的很少,这也意味着碳纤维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总经理贾学勤介绍道。
在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化工事业部总经理陈国平看来,这两个项目形成生产能力以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煤化工产业的亏损局面将全面改观。”
以乙二醇和碳纤维为开端,河南省在短期内可以迅速成长为我国煤制乙二醇规模化生产基地和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碳纤维复合材料战略供应基地,并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一个“以新型煤化工产品和高新工程材料为引领”的产业集群。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用资金换来了技术和产业调整,没有大集团重组,河南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不会这么快,在一定意义上说,集团化工板块的产业产品调整了,就等于全省的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了。
除了乙二醇和碳纤维,集团还和各大科研院所合作,投资开发一系列的新产品、新技术,几乎在所有煤化工新技术上,集团都投入了相应的合作资金,有些在实验室阶段,有些即将形成工业生产。
“未来几年内,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化工新产品,将出现一个井喷的局面。”陈雪枫说。
除了煤化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在装备制造产业上也同样雄心勃勃。将依托洛阳LYC、开封空分集团和煤机制造,建成以风电轴承、高速铁路轴承、新型汽车轴承、大型空分装备等产品为重点的集团支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