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金生教授:从质谱分析到组建管理大型仪器实验室
2014-01-1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化学分离与材料表征实验中心—北理工分析仪器共享的平台

  回国后,冯金生教授在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任教,09年组建了化学分离与材料表征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从学校最初投资的300万,通过3年时间现已拥有近600万的资产。实验中心的部分仪器是原来某些老师的课题买来的,很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而冯金生教授回国后,不仅自己课题购买的仪器愿意共享,还愿意把其它课题组的仪器也有效管理起来,仪器运转的效率大大提高。该实验中心除进行课题研究外,还成为学校分析测试中心的一部分,成为全校分析仪器共享的平台。目前实验中心拥有13台仪器,包括气质、液质、液相色谱、热重分析、热膨胀仪、表面孔径分析、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XRD等等。其中除了两台质谱仪器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外,其余的仪器都可开放让学生来使用,并使用了先进的仪器预约管理系统。冯金生教授还表示,希望今后进一步发挥这些仪器的作用,打造一个不仅为本校,也为区域发展建设服务的中心。

针对高校实验室分析仪器运行困难的看法和建议

  高校实验室面临经费和占地面积等问题
  针对高校的实验室,资金不足是面临的首个难题。冯金生教授希望:对于北理工这样的高校,尤其是自己管理的这个学院的实验中心,非常欢迎有兴趣的厂家和实验室联合共建实验室。这对于仪器起到示范效应、拓宽应用、教育学生非常有益。要知道,这些学生未来都可能到各个单位进入分析测试领域,将成为未来的主力采购用户。
  在北京等大城市,实验室要发展,占地面积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2014年北理工在良乡的教学楼即将竣工,冯金生教授将在良乡校区建立一个2000-3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将缓解上述问题。
  国家应大力支持高校大型分析仪器的维护费用
  在申请985工程经费后,高校虽有了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但是大型仪器每年的维护费用不是个小数目,还需再写报告申请维护费,这也是造成高校很多仪器设备运行困难的原因。很多仪器设备购买前3年几乎不会出现什么问题,3年以后便会出现很多问题,有时甚至因为没有钱维修,仪器被搁置几个月;像核磁和质谱这样的高端仪器设备都比较“娇气”,维护费用也随之增加,如一台核磁仪器每年仅液氦的使用就需花费十几万。冯金生教授希望国家除了能够支持购买仪器设备外,还能不断提供后期仪器维护的费用。

  冯金生教授还认为,高校大型分析仪器应需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大型仪器共享之后,如没有专业人员管理维护,损坏的频率非常高,仪器运转效率很差。进口大型设备往往只能让仪器公司的维修工程师上门,众所周知,仪器配件、工时费和出场费都是很大的一笔费用。

提高用户对国内分析仪器的信心

  对于国产仪器的现状,冯金生教授表示:首先国产仪器的设备质量必须做到没有问题,这样就能被用户使用,只有先被市场接受今后才能在技术上有突破。其次,国产仪器要想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除了要在技术上下狠下功夫之外,要特别注重售后服务,提高用户的信心,这样才能让产品打进市场。这就好比在80年代买一台电脑,大家一定会想着买一台进口的,而现在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接受联想等国内的品牌电脑, 质量和耐用性已经得到认可。其实,国外仪器的维修费用高是个缺点,他们的工程师啥都没干,出场费就得1200元,工时费每小时200元,配件大多不是兼容的标准件,而是厂家自己专门定做的,收费极其昂贵。国产仪器在此方面要抓住机遇,首先质量让大家放心,其次在售后上让客户更满意。

  对于国家近年来投资加大对国产仪器研发的支持,冯金生教授希望,最后要解决关键部件的问题,而不要最后支持的项目都是从国外买来部件、零件组装。这样的国家项目支持就是浪费了纳税人的钱。

分析化学工作者永远都不会失业

  谈到对现在年轻的分析工作者的期望,冯金生教授表示,自己在国内读有机化学,到了德国转行做分析化学发现很顺利,因为有机化学打下的基础对今后的分析工作非常有帮助,所以要想做好分析化学工作,打好基础、了解物质结构原理、仪器原理非常重要。冯老师用一段非常鼓舞人心的话做结尾:“有些人说分析化学是为别的学科做服务,但是能为别人做好服务也是不容易的,同时也是非常快乐的。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很有成就感,会比较快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还有个有趣的现象,从事分析化学工作会面临各种应用、各种样品,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涉及面会越来越广泛,可以说现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分析化学。所以,不管经济好与坏,分析化学工作者永远不会失业。”--节选自《分析测试百科》

附录:冯金生教授简历

  冯金生 博士 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化工系工作;
  1995年赴德国学习和工作,1995-1998年在博兰登堡工业大学(Brandenburgische Technische Universit?t Cottbus)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心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
  1999-2003年在博兰登堡工业大学大气化学研究所工作,从事云有机物分析;
  2003年获德国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从事分析化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曾任北京理工大学西山实验区副主任。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