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民众如何看待海归? 原文如下:
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引进人才能获得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高额政府奖金;可优先申请科研经费和创业贷款,享受医疗照顾人员待遇;其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均可得到妥善安置等等。
这些优惠措施一方面增加了海归回国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一些负面效果。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各地政府斥巨资引进海归,建立创业园区,究竟是引进了真正需要的人才,还是又秀了一场浮夸的政绩工程?其次,从国内民众的角度来看,海归不可避免地将与国内同行业专家进行竞争,如果政府过度偏袒海归,不仅会挫伤国内专家和民众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能引发他们对海归的敌对态度及对政策的不满。
耶鲁大学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中国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中国民众普遍支持政府引进更多海归,但被访者也呼吁“土鳖”和“海归”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对海归的优惠政策应有限度。
人才战略延揽海归
自本世纪初起,国外留学人员回国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根据《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的统计,2011年当年,有18.62万海外学人回国发展,创下历年来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之最。中国正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回国潮的出现一方面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和国家延揽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密不可分。政府广纳贤才的决心从近年来出台的政策中可见一斑。2008年,由中组部牵头,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千人计划”将用5-10年时间吸引国外2000名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回国工作。2011年,以引进世界各国专家为主旨的国家“外国专家千人计划”正式启动。2012年,中组部又推出“青年千人计划”,计划5年内引进2000名海外中国青年人才回国工作。
作为这些优惠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大多数海归自然对政府的这些举措持欢迎态度。然而国内民众是否支持政府的人才战略?他们如何看待海归的待遇问题?他们对海归这一群体又有着怎样的看法?
民众欢迎哪类海归回国?
调查称中国民众对政府增加引进海外人才的支持率较高。有76%的受访者支持或强烈支持这一政策。调查进一步把海归细分成了“教授”,“企业家”,和“留学生”三个群体。结果显示,有80%的民众支持或强烈支持政府吸引海归企业家回国创业。相对而言,对增加吸引留学生政策的支持率最低,为68%。
调查发现,中国民众对海归的支持度主要取决于海归群体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这可能因为中国目前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依然影响着许多人衡量政策合理性的标准。绝大多数中国海归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因此被认为是有能力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其中,海归企业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直接,他们不仅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且能创造许多就业岗位。相对而言,留学生群体一方面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他们回国后需要和本土毕业生竞争现有的工作岗位,因此难免被认为有“抢饭碗”之嫌,相对不受欢迎也在情理之中。
- 本土人才应享受“海归”同等待遇 2018-03-12
- 一位海归学者总结的学术圈生存之道 2017-02-06
- 学术界现状及海归高校前景分析 2016-10-08
- 64家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科技部审核 2011年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011-10-12
- 福建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 2006-01-25
- 高校人才引进看重“帽子”:直接与待遇挂钩 2016-08-17
- 天津工业大学2016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