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首次设立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
2012-09-2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近日,34岁的浙江大学副教授蔡登正在为即将启动的新项目做预算。与普通科研项目不同,这个名为“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分析与挖掘”的项目有点特别,科研团队只有5人组成,年龄全部35岁以下,经费支持额度为500万元。
“以前,像我这么年轻的科研人员能够独立带领团队争取到这样的国家项目非常困难。”蔡登说。
他所指的项目是今年973计划首次设立的“青年科学家专题”。该专题除坚持973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的定位,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组织项目等要求外,最大的突破在于,申报项目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年龄均不超过35岁”;此外,“对单个项目承担单位数量不超过3个,参加人员不超过5人”。
“这就相当于传统973计划的一个课题。让年轻人拿到独立经费,承担目标相对集中的小规模科研和管理任务,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创新团队。”科技部基础司沈建磊处长介绍,以国家项目的形式明确对35岁以下青年人才予以支持,鼓励青年人脱颖而出,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为什么是35岁?
该举措也被视为贯彻落实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具体尝试。因为本次科技体制改革就特别强调,要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35年岁以下青年的培养使用。
为什么会选择35岁?一位专家这样划分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生命:“一般来说,28岁之前是学习的过程,即掌握学习的方法;38岁之前有旺盛精力从事创新创造;48岁之后适合做创新和技术管理的工作。35岁往往是科研人员创新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他们多活跃在一线,科研已有起色,并具备一定基础,清楚知道未来研究方向,经过培养和孕育,科研创新会达到峰值。”
沈建磊也认为,35岁就是博士毕业后的一段时间。专项向这个年龄段倾斜,符合人才规律,希望青年人才早点脱颖而出,也为973计划输入新鲜的血液。
973计划实施以来,非常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统计显示,973计划所有项目中,立项当年未满45岁的首席科学家共有273位,占总数的1/3,立项当年未满45岁的课题负责人共有3072人,占总数1/2强,其中,未满35岁的507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973计划10年来,立项时年龄在35岁以下的首席科学家却只有13名,如高小山、徐涛、周琪等优秀中青年科学家。通过973计划培养,他们不仅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而且在战略思维和把握学术方向上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活跃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将帅人才。
在现有科技管理模式下,大量3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承担项目或课题还存在一定困难。从科研人员成长规律看,组织973项目这样的优秀团队要求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同时也存在与资深专家工作、资源协调等实际问题。“青年科学家专题”要求团队人员全部35岁以下,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科学创造性,而且避免了一些年轻人“背靠大树好乘凉”“评年轻人变成评其背后‘老板’”的现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6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发布|高分子相关项目 2017-07-27
- 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和纤维材料制备中的结构与性能调控”工作部署会召开 2014-04-28
- 科技部:973计划2014年项目申报733项 223项进入复评 2013-05-03
- 北化大徐福建教授等39名学者拟入选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最高资助1个亿) 2018-12-19
- 2018“材料与未来”青年科学家论坛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宁波举行 2018-07-09
- 张希院士:年轻人该做独创性工作 2017-09-27
- 科技部:将改革院士制度,推动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导向 20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