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析大学教育缺憾 过分专业化人文精神缺失
2011-08-1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通识教育本质是“兼容并包”
 
通识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方向,那么如何来立足国情,开展通识教育?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关注:
 
第一,通识教育应该同时传递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长期以来我们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一直处于割裂状态,理科和文科在中学就开始分科学习;因此理科的学生尤其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对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则更需要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二,通识教育应该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通识教育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历史、思维方式以及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在不同学科之间、不同领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甚至于转换。
 
第三,通识教育应该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连,展现不同民族文化和发展。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关注人类命运、社会发展、百姓疾苦,所以课程设置中应包括环境、资源、文化、社会发展和组织形态、文明冲突、文化交流等内容。通识教育有责任,让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训练,培养逻辑推理、思维论证能力,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当中具备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当然,通识教育反对片面、极端化的专业教育,但并不排斥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所体现的那种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要应用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可以说有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经过通识教育可以告诉学生,任何一个知识领域都是在质疑和批判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所以我们更需质疑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这些知识来进行求解的能力。
 
复旦试点推行个性化指导
 
复旦大学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推行通识教育,2006年成立了通识教育的研究机构,构建起了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一共由六大模块组成: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造与生命体验。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至今已经拥有150多门课程,每年选课人次都超过了2万,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感悟最深的就是大学里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复旦的通识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之外。复旦学院是书院制的机构,它包含了四个平级的、文化各异的书院,这是实施通识教育一个重要的环境。在书院里,有一批优秀的老师,专职导师,也有兼职导师和特邀导师,对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指导和服务。
 
从今年新大一的学生开始,复旦学院尝试在部分书院施行新的试点:新的试点书院将增强导师的指导力量。复旦学院是按照1:40配备导师,试点书院将按照1∶8比例来配备导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指导。
 
试点书院的硬件条件也将大大改善。宿舍内将可以安装空调和热水器,另外增加了活动室、阅览室、讨论室以及娱乐活动场所,包括休闲咖啡吧,使大家可以经常在一起喝喝咖啡、聊天进行讨论、交流与沟通。
 
试点书院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宿舍活动室、咖啡吧都将由学生自己来管理,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各种社团、学术社团、专业社团开展活动,并积极和美国的一些文理学院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在这个书院里面学生将有更多的国际交流的机会。
 
总之,实行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 (作者为复旦大学副校长;记者整理)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