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球化背景下韩国大学特色化改革
2011-06-21  来源:科学时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推进大学特色化改革,主要包括大学设立准则主义、研究生院类型的多样化与特色化改革、大学特色财政资助项目以及划分大学特色化类型等。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韩国的大学特色化改革也存在种种不足和误区。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韩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特色化改革,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对开放与竞争的高等教育国际市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韩国特色化改革的再度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期,尚未就任总统的金泳三就提出了全球化的国家发展战略构想,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其就任总统后的1994年11月,金泳三再次提出了全球化的设想,并将这一设想正式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阐释,认为全球化就是“一流化、合理化、一体化、韩国化、人类化”。要在全球一体化中实现一流化和韩国化,就必须提高国家竞争力,而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大学的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又主要依赖大学,因此全球化时代大学的作用可谓异常突出。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金泳三政府提出要将提高国家竞争力作为国家施政的优先课题,并以教育为首。如何在化解危机的同时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特色化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重新登场。
 
韩国特色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全球化背景下韩国推进新一轮大学特色化改革的重要标志是金泳三政府下设的教育改革委员会在1995年5月31日发布的著名的《建立主导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以下简称《5·31教育改革案》)。2003年之后,随着卢武铉政府的上台,大学特色化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改革的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大学特色化改革与国家均衡发展政策紧密结合,着重建设地方特色大学;二是将人力资源开发进一步在政策上具体化,将大学特色化改革与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结合;三是强调政府多部门间的有效合作,共同推进大学特色化改革。2003年以来的大学特色化改革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大学特色化财政资助项目和划分大学特色化类型等途径来展开的。
 
根据韩国教育部《教育改革要览》中的说明,“大学设立准则主义”是“为了诱导建立多样化、特色化的大学,通过大学设立基准的最小化和大学设立的自由化来提高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和研究能力”。为使具有优质项目的各种小规模特色化大学得以设立,大学设立准则主义扬弃了统一的学校设立基准,根据学校特色制定多样化的设立基准,一改以往对大学设立有严格要求的“大学设立认可制”,只要符合大学设立运营规定以及实施规则的设立程序,满足设立大学所需的最小条件就可以设立大学。因此,大学设立准则主义是只要满足一定的基准就可以自由设立大学的大学设立政策。随着教育部对大学设立的权限由认可主义向准则主义转变,教育部在大学设立上的行政裁量权大幅缩减了,使小规模特色化大学的设立成为可能。实施大学设立准则主义后,韩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类型和数量都有所增加。
 
金泳三政府时期出台的教育改革方案中将研究生院类型的多样化与特色化作为大学特色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施改革之前,研究生院的类型只有普通研究生院和特殊研究生院两种。1996年2月发布的《5·31教育改革案》第二次报告中提出要在此基础上继续设立其他类型的研究生院,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具体包括设立以法学、医学、神学、教育、信息通信、通商外交、设计等专业教育为主的“专门研究生院”和仅开设研究生课程的“研究生院大学”。截至2006年韩国共设立了138所专门研究生院,已经成为重要的且普遍的研究生院类型之一,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