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访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许元泽教授:流变学 高情逸韵往何方
2010-02-0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科学中国人》授权独家网络转载媒体)

   几十年来,我与国内外材料工业技术界接触频繁,他们对科学家与技术结合方面有些看法。科学要为技术服务,技术是直接生产力,更关国力。其实技术更难,因为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总是需要满足多种因素和指标,如果科研不在关键指标上攻关,退而在次要因素上做文章,不能说没有创新,但却有避重就轻之嫌。科学家应该把最好最新的科学成就和困难实事求是地贡献给工业技术界,让技术界出成果。若科技评价失衡,出文章压力也影响工业部门科研机构人员升级考核,技术问题做走样。一些国家投资甚多的重大科技项目,往往也分了钱各人解决自己压力,总体效果不佳。国外则有不同的问题,本来科技工业界有自主研究传统,跨国公司的中心实验室能吸收最优秀的人才,配备最先进的设备,提供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人才无后顾之忧,全力发展技术。但近十多年以来金融资本追求利润的疯狂,用短期眼光来对待不同成长率的企业,使产业资本恐慌,成长率一般的化工、材料、高分子等产业也受到很大伤害,自然殃及长程研发,工业基础研究纷纷下马,人员失业转向,削弱了原创研究。最后,预料之中的全球经济危机终于爆发。沉重打击工业界,复苏科技尚需较长时日。我们要抓住难逢机会以科技进步改造经济,占领制高点,就要去除我们自己的盲目性,警惕国外的教训。一言以蔽之,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按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规律做事,以广大科学中国人为本。

   

1987年,文芳位教授一同在成都参加学交流期合影留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