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许元泽教授:流变学 高情逸韵往何方
2010-02-0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科学中国人》授权独家网络转载媒体)
关键词:许元泽、流变学
《科学中国人》:您是如何走进这一领域的?这一学科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许元泽:在大学时尚无这个专业,我是从高分子物理学方向逐步接触流变学的。今年,正是我进入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专业50年,该专业1958年国内首创。其设计者钱人元教授是我国高分子物理学主要创始人之一,精通物理化学与实验物理。1964年,我考入中科院化学所钱人元教授的实验室,成为他的研究生,题目有关粘弹波——高分子防弹玻璃的作用机理。其实,我开始做高分子粘弹性研究最早是由吴人洁教授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环氧树脂的应力松弛和化学松弛。文革时期学业中断,我们下厂 “抓革命,促生产”避免荒废科研。钱先生当时“下放”我们组,指导聚丙烯棉型纤维熔融纺丝工业化的任务。我们购买了毛细管流变仪,自制熔体落球粘度计,开始熔体流变学的研究。流变分析发现少量的高分子量尾端在纺丝流中决定着大分子的取向结晶以致纺丝成败。这一思想推动了聚丙烯棉型纤维工业化的成功,赢得国内国际大奖。那段时间可算是初探流变学。
不久,德国洪堡基金会来华选拔访问学者。我去了亚琛技术大学力学工程系休谟(P.Schuemmer)教授实验室,他是国际著名研究粘弹连续介质力学的学者,数理功底很深。我在亚琛技术大学的研究题目是高分子溶液的结构流变学本构方程及其在收敛流动中的应用,这一工作使得从高分子链结构全面定量预测稀溶液宏观流变行为成为可能,从分子水平诠释了大分子动态行为的标度规律。该工作使我两年得到博士学位,并获得亚琛大学金奖。这段工作加上大量阅读使我对流变学规律之奥妙有了整体概念,也弥补了一些数理知识的缺陷,增强了我钻研流变学领域的信心。
1981年,许元泽教授与钱人元先生在德国Freiburg一同探讨流变学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