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监测是工业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检测等设备尽管精确,但布线复杂,成本高昂,且存在与电子设备相关的潜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仔细考虑其应用的场景,这让其使用收到限制。
图1 深度学习模型示意图
图2 CLCE的颜色变化功能
图3 基于CLCE薄膜颜色的温度检测模型(CTVPM)及其温度检测
图4 基于CLCE阵列的温度检测模型(CATMM)及其温度分布映射
图5 利用CATMM进行表面温度监测
该工作展示了CLCE在智能温度传感和实时温度监测中的潜在应用,并为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技术框架。
江赛华教授简介:
江赛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同年获得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曾在2017-2020年间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智能安全传感、新能源与材料安全技术及理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公安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广州市科技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973计划项目。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等国际期刊共发表 SCI 收录论文超110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登记软著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登记1件。研究论文得到同行的积极评价(引用数累计超过4700次,h-index 为 39)。研究成果获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励多项。
-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 AFM:光热响应性杂化水凝胶可诱导免疫调节介导的伤口愈合 2024-12-10
- 哥廷根大学张凯教授 ACS AMI:热响应生物材料LbL自组装制备生物活性界面 2022-10-28
- 北京大学于海峰教授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万泰院士:带电荷端基的偶氮羧酸嵌段聚合物具有特殊的热响应行为 2018-05-08
- 北大杨槐/北科大胡威团队 Nat. Commun.:“见微知著” - 可见光将微米级《道德经》写入多彩柔性薄膜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