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团队冯光雪教授/南开丁丹教授 ACS Nano:双模态ROS刺激的一氧化碳释放用于光动力和气体肿瘤的协同治疗
2024-11-05 来源:高分子科技
光动力治疗凭借其低毒性、低耐药性和高时空选择性等优点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其疗效仍受肿瘤内部固有的乏氧微环境属性、作用范围小和光敏剂产ROS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严重阻碍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近些年,具有生物活性的气体(如H2、NO、CO)已被开发用于抗肿瘤治疗,且由于CO具有较小的分子尺寸、高跨膜扩散率等优点,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有利候选者。然而,单独的传统CO气体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且它在时空上的不可控性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如何实现CO气体在肿瘤部位精准的按需释放以提高CO气体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方案1. 用于协同PDT和CO气体治疗的TPyNO2?FeCO NPs纳米平台原理图。(a)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增强TPyNO2的ROS生成示意图。NR:非辐射衰变;ISC:系统间交叉;FL:荧光。(b) TPyNO2?FeCO NPs的合成示意图。(c)用于协同PDT和CO气体治疗的TPyNO2?FeCO NPs纳米平台示意图。
图1. (a) TPyOH和TPyNO2(50 μM)的紫外吸收光谱和(b) PL光谱。(c?f) TPyOH、TPyNO2、Ce6或CV在白光(20 mW cm?2)照射下(c) DCFH荧光增强、(d) DHR123荧光增强、(e) HPF荧光增强、(f) ABDA吸光度(399 nm)变化时程图。(g) TPyOH和TPyNO2的HOMO和LUMO分布,由TD-DFT(B3LYP/6-31G(d,p))计算。(h) TPyNO2内α-PET过程示意图。(i) TPyOH和TPyNO2的光电流响应。(j) TPyNO2的ROS生成过程示意图。
图2. (a)水动力尺寸分布,(b)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c) TPyNO2 NPs和TPyNO2?FeCO NPs的ζ电位。(d) TPyNO2 NPs和TPyNO2?FeCO NPs在超纯水中的归一化吸收光谱。(e) TPyNO2 NPs和TPyNO2?FeCO NPs在超纯水(基于TPyNO2, 10 μM)中的PL光谱。激光照射TPyNO2 NPs和TPyNO2?FeCO NPs (基于TPyNO2,10 μM)时(f) DCFH荧光增强,(g) HPF荧光增强,(h) ABDA吸光度下降的时间图。(i) TPyNO2 NPs和TPyNO2?FeCO NPs的ROS生成总述。
图3. (a)双模ROS刺激下TPyNO2?FeCO NPs释放CO的示意图。(b) TPyNO2?FeCO NPs存在下CO探针在白光(50 mW cm?2)照射下的PL光谱。(c)通过探针FL-CO-1荧光增强因子(I/I0)比较不同组间CO的释放情况,其中I和I0分别为FL-CO-1光照前后的PL强度。(d)在TPyNO2?FeCO NPs存在下,Hb(4.2 μM)在白光照射下的吸收光谱变化。(e) Hb(4.2 μM)在Fe3(CO)12存在下的白光吸收光谱变化。(f)不同组别的有关一氧化碳释放情况。
图4. (a)可控白光照射TPyNO2?FeCO NPs和I/II型PDT和CO气体协同烧蚀引发的特定ROS-CO-ROS回路示意图。(b)与TPyNO2?FeCO NPs孵育不同时间的MB49细胞的CLSM图像。(c)基于(b)图像的半定量分析红色荧光强度(FLI)。(d)使用CO荧光探针(FL-CO-1)检测MB49细胞中的CO释放。(e)基于(d)图像的绿色荧光强度半定量分析。(f) DCFH-DA获取的MB49细胞内ROS检测。(g)根据(f)中的图像对DCF绿色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h)不同浓度的TPyNO2 NPs或TPyNO2?FeCO NPs孵育后MB49细胞的细胞活力,然后进行光照。(i)不同处理后的活细胞/死细胞染色,使用钙黄素- AM(活细胞绿色发射)和碘化丙啶(死细胞红色发射)测定。
图5. (a)体内抗肿瘤实验示意图。(b)处理后小鼠平均体重变化。(c)不同处理后12天肿瘤体积生长曲线。(d)第12天小鼠肿瘤的代表性照片。(e)治疗12天后小鼠肿瘤的重量。(f)不同处理后肿瘤组织H&E、TUNEL、Ki67染色分析。标尺= 100 μm。(G1)PBS, (G2) PBS + L, (G3) TPyNO2 NPs, (G4) TPyNO2?FeCO NPs, (G5) TPyNO2 NPs + L, (G6) TPyNO2?FeCO NPs + L。
图6. (a)肝脏功能标记物,(b)肾功能标记物,(c)健康BALB/c小鼠经静脉注射PBS(灰色)、TPyNO2 NPs(蓝色)或TPyNO2?FeCO NPs(红色)(1 mg/mL,100 μL /只小鼠)7天后的主要器官H&E染色切片的组织学分析。标尺:200 μm。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0277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团队 Sci. adv.:用于热管理的温度自适应双模态光子纺织物 2024-10-11
- 南林蔡旭敏副教授、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团队 CEJ:ESIPT禁阻的水杨醛希夫碱AIE分子用于双模态加密解密 2023-05-09
- 东华大学沈明武研究员/史向阳教授课题组在树状大分子纳米凝胶用于肿瘤增强CT/MR双模态成像上取得新进展 2023-01-20
- 西工大李鹏/王腾蛟团队《J. Control. Release》:生物被膜微环境响应一氧化碳释放胶束 2023-04-24
- 西安交大郭保林/梁永平团队 AFM:光热/光动力协同抗菌与 pH/葡萄糖双重响应药物递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2024-11-21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 ACS Nano:基于AIEgen的可见光穿透器用于深层组织感染的光动力治疗 2024-10-21
- 吉大杨英威教授、王林教授《Nano Lett.》:新型柱芳烃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助力精准清除牙周致病菌 →放大光动力治疗效果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