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团队 CEJ:双重生物激励的柔性光热共晶凝胶用于被动式界面抗冻
2024-04-16  来源:高分子科技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孙大文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ual-bioinspired and ultra-flexible photothermal eutectogels for highly efficient passive anti-freezing”的研究型论文(10.1016/j.cej.2024.151143),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田由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而不依靠化石能源供给的被动式抗冻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最接近民众日常生活的领域,食品冷冻工业是名副其实的“耗能大户”。据悉,全球每年因制冷所消耗的电量就占到全球用电量的15% ~ 20%。在冷冻食品生产中,制冷所需能耗在企业全年能耗中的占比甚至超过70%与此同时,食品冷冻工业饱受结冰/结霜问题的困扰,冷冻设备积冰积霜将导致35% ~ 59%的制冷效率损失和20% ~ 40%的能耗增加不仅让冷冻食品品质大打折扣,更造成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大量的无效碳排放。因此,将被动式抗冻策略引入食品冷冻工业迫在眉睫。当前广泛报道的高效被动式抗冻材料多存在制备成本高、功能不可再生、原料/制备工艺毒性相关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可应用性。


  为探索一种绿色高效且兼顾严苛食品摄入安全的被动式抗冻策略,该团队以“耐寒动物体液优势抗冻组分”仿生的天然深共晶溶剂(NADES)为绿色优势抗冻剂,以碳纳米管(CNTs)为光热响应组分用以模仿“变温动物吸收太阳辐射提升体温”,以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海藻酸钙(CA)为外骨架,制备获得了兼具优异光热转换能力和优异机械性能的双重生物激励光热共晶凝胶(CNTs/NADES@CA)。该研究利用NADES和羟基化CNTs之间广泛且强健的氢键相互作用,探索了一种基于简单物理制备方法的纳米填料高效分散策略,有效改善了材料的应力集中和载荷传递失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CNTs/NADES@CA光热共晶凝胶具有优异的界面抗结霜、抗结冰和除冰能力。其在光热条件的加持下,能有效吸附界面冷凝水并通过NADES体系强健的氢键网络固定吸附水分,从而有效避免了材料界面的积冰积霜和体系内水分子的迁移与定向重排,最终实现高效被动式抗冻。此外,CNTs/NADES@CA光热共晶凝胶被证实具有优异的体系水分光热解吸附能力,可快速去除体系内吸附的水分,赋予其理想的功能可再生能力。该研究是孙大文院士团队有关基于NADES的可逐级赋能仿生抗冻软物质材料”研究方向的又一推进,将有望为有关食品冷冻工业的被动式抗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CNTs/NADES@CA光热共晶凝胶的基本表征


2. CNTs/NADES@CA光热共晶凝胶的热稳定性及体系氢键键合信息解析


3. CNTs/NADES@CA光热共晶凝胶的光热转换温升极限及光热稳定性评价


4. CNTs/NADES@CA光热共晶凝胶的界面抗结冰/除冰能力评价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1143


作者简介:


  孙大文(Da-Wen Sun),男,广东省潮州人,欧洲历史上唯一的华侨华人“六院院士”,中国致公党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特邀海外列席代表和海外列席组召集人(2012)。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 Irish Academy)院士,波兰科学院(Polska Akademia Nauk)外籍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iAABE)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施普林格国际著名期刊《食品与生物加工技术》(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创刊者和主编(2008年创刊时即被SCI收录,第二年进入SCI一区,现影响因子=5.8)、泰勒弗朗西斯集团《现代食品工程》(Contemporary Food Engineering)系列丛书创始主编、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CIGR)主席(2013-2014)和荣誉主席、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iAABE)创院院长。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冷链食品智能感知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现代食品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广东省食品智能质控与过程技术装备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主任、广东省现代农业(农产品无损检测及精深加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品质智能感知与精准控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保鲜物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广州市农产品智能感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CD)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终身教授。


  荣获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CIGR)杰出奖,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终身成就奖,“CIGR荣誉主席”等多项国际大奖。


  在世界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了1000多篇论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并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超过700篇,出版专著17部,Web of Science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19,SCOPUS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29,Google Scholar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52。特别是在高光谱成像、计算机视觉、真空冷却、超声波辅助冷冻和CFD模拟等方面的论文已经成为其他研究者的经典参考文献。71篇论文入选ESI农学“高被引论文”,全球排名第一位(2020.01)。2015年至2023年连续九年荣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并位居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排名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的三百多位学者名单的第一位。


  2011年底起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以来,迄今为止(2023年07月)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可以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342篇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50篇,JCR一区论文285篇,影响因子大于6的131篇。高被引论文数占华南理工大学全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比例分别为11%和70%。其中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唯一入选的两篇论文。


  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西部合作重大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教育厅等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四十多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7件,美英日等发明专利10件,申请国际PCT专利9项。2019年至2023年共为华南理工大学培养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9人次。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田由(ORCID:0000-0002-2342-4389),男,山西晋中人,博士(后),助理研究员。2022年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2023年2月进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1)被动式/半被动式仿生抗冻软物质材料、(2)食品微生物细胞冷冻保护技术和(3)先进冷冻冷链技术。近5年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等食品、化学、材料领域SCI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总被引1100余次,Scopus H指数为1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博新计划”入围会评)。担任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niversal Wiser Publisher)期刊编委。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