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亮点
1. 总结并比较分析了不同界面上CE的特点、作用机理、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以及改性方法,为今后不同界面上的CE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2. 详细介绍了基于不同界面接触起电的TENG的独特应用。
3. 讨论了基于CE的TENGs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本文以比较总结不同界面CE机制的特点为切入点,对界面CE的原理、材料选择范围、界面调节方法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阐述了不同界面上CE的原理,突出了电子云模型和混合EDL模型的优越性,以及相互启发和互补的界面CE研究过程。文章概述了影响不同界面CE的因素,并总结了针对不同界面的具有普适性和有针对性的改性方法。文章还讨论了各个界面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文章强调界面特性和不同界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希望能够激发创新思想,显著提高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ENG)能量转换的效率,促进研究者们对新的应用领域的开发。最后,本文还讨论了未来CE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见解。该文章以“A Review: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at Diversified Interface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Nano-Micro Lett.上,第一作者是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硕士生胡珺,陈翔宇研究员和Mitsumasa Iwamoto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
Ⅰ电子云模型提供了可视化的原子水平电子转移过程。该模型也适用于解释固液界面的接触起电过程。它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电子转移在固-液 CE 中起着主导作用,除此之外,几十年来人们对界面离子转移做出了解释。Wang 等人引入了混合 EDL 模型和 "两步 "形成过程,同时考虑了电子转移和离子吸附,第一步,由于液体的热运动和压力,液体中的分子和离子撞击固体表面,由于固体原子和水分子的电子云重叠,电子将在固体原子和水分子之间转移。电离反应和离子吸附作为平行过程在固体表面同时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电离反应产生的离子和转移的电子都会改变表面附近的电势分布。在第二步中,液体中的游离离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被吸引到带电表面。因此,这些离子向带电表面迁移,形成 EDL。此外,EDL 的形成还受到固体材料给予/吸收电子能力的影响。
图1. a 液滴 TENG 的工作机制和电子云模型。b 液态水电离和质子转移后的初级化学反应。c 界面水的结构和解离示意图。d 在固液界面形成电双层。
图2. a. 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合成;b. 物理改性;c. 化学改性,包括离子辐照和无机物掺杂;d. 特殊成型工艺,以改善材料的 CE 特性。
III 在 CE 材料选择领域,材料的选择受原子电负性和官能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固体材料原子排列密集,为改变化学键和晶体结构提供了大量机会。因此,有多种材料可供选择。此外,固体材料的可塑性使其具有优于液体和气体的加工性能,对液体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种类和浓度上,对气体改性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液体和气体不同,固体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磨损问题,而且容易腐蚀。相反,液-液和气-液界面在使用寿命和耐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电荷密度是评估能量转换的关键指标,也是观察不同界面趋势的主要因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同界面的研究进展差异很大。现有的研究多侧重于固-固 CE,针对固-气、液-液和液-气界面的研究较少。
图3. a 比较不同界面的材料选择范围、可加工性和环境稳定性。b、c根据现有研究的数量和表面电荷密度的限制讨论 CE 在不同界面的可开发前景。
IV 固体材料一般都比较坚硬,能够抵御可能改变其形状或体积的外部影响。因此,固体界面可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目前,已开发出单层、多层、弯曲和转盘等多种 CE 界面形式。例如:混合能源振动驱动摩擦纳米发电机利用风力驱动 TENG 产生接触分离,从而收集振动能量,作为自供电信息检测/传输/报警系统的电源。水波能驱动的电化学系统利用从纳米发电机收集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生产甲酸,在 0.04 平方米的面积上收集的波能每天生产 2.798 毫摩尔甲酸,二氧化碳转换效率接近 100%。高度稳定的多相 TENG,在恒流条件下,通过电极错位和电路连接利用常见的日常材料实现了高平均输出功率的直流输出,扩大了 TENG 材料的选择范围,并利用其旋转特性实现了循环转轮能量收集。利用基于TENG的可植入的摩擦材料制备完全可植入的共生心脏起搏器 (SPM)。一种具有三重形状记忆效应的弹性体,并集成开发了一种多功能自供电信息编码设备(IED)。
图4. 各种固-固界面 CE 衍生出的应用场景,包括:a 能量收集;b 生物治疗;c 智能物联网;d 信息编码。
V 文章总结了基于不同界面CE的TENGs的可进一步开发的应用领域,希望能为未来的界面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实际应用和更优异的性能。
图5. 基于不同界面CE的TENGs的可进一步开发的应用领域。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238-8
- Jong Seung Kim院士、王林、徐琳 AFM:整合双层微针敷料和摩擦电纳米发电机-实现感染性伤口的智能管理 2024-02-11
- 苏州大学徐岚教授 ACS SCE:制备了混合结构的纳米纤维膜用于可穿戴摩擦电纳米发电机 2023-09-16
- 青岛大学马庆明、王晓雄/纳米能源所李舟《ACS Nano》:基于摩擦电纳米发电机的治疗性电刺激在皮肤上的应用 2023-06-28
- 聂双喜教授团队 Adv. Funct. Mater.:摩擦电探针新成果 2023-07-07
- 广西大学聂双喜教授《Materials Today》:液体能量收集与利用 2021-11-18
- 纳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团队《ACS Nano》:摩擦纳米发电机作为探针来揭示水滴-聚合物接触起电的电子转移机理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