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孟松鹤教授合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通过直写4D打印陶瓷前驱体来制备复杂结构陶瓷的新策略。相关成果以标题为《Lightweight and geometrically complex ceramics derived from 4D printed shape memory precursor with reconfigurability and programmability for sensing and actuation applications》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陶瓷作为一类拥有悠久历史的材料,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长期以来服役于生产生活中。但是,由于陶瓷自身的脆性以及难加工性等局限,精密陶瓷虽然需求迫切却始终存在制备难题。增材制造的出现使得将3D打印可定制化无模制造的优点与陶瓷本身的优势结合,获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由陶瓷前驱体裂解而成的前驱体转化陶瓷(Polymer-derived Ceramic, PDCs)由于其具有易加工性、分子层面的灵活设计性和相对较低的烧结温度等优点,成为了陶瓷增材制造的热门材料。然而,陶瓷前驱体及其衍生陶瓷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充分,功能远未被充分开发,限制了3D打印陶瓷的发展和应用。
图1. 从可重赋形和编程的陶瓷前驱体制造复杂结构陶瓷示意图.
综上所述,作者合成了一种适合4D打印的新型可重赋形和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陶瓷前驱体,可以在受热裂解过程中自成型为复杂空间结构陶瓷,并研究它们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的应用潜力。经过调谐流变性能后的陶瓷前驱体适用于DIW打印。其可重赋形特性使得原生打印结构可以被重塑成具有更高复杂性的新的永久形状。在分阶段的固化过程中,IPNs在两步交联过程中构建。其次,形状记忆效应使得前驱体能够被编程为临时形状,并在热刺激下快速(<10秒)并完全(~100%)恢复到初始状态。陶瓷前驱体的可重构性和形状记忆的结合,简化了复杂结构陶瓷的制造过程。基于其温度相关的半导体行为和广泛的监测范围(25-750℃),进一步证明了由此得到的陶瓷作为热敏电阻和温度传感器的可行性。该工作设计了利用重赋形特性的传感器,能够以更高的可靠性检测不平整轮廓的表面温度。最后,展示了一些应用,以说明前驱体和其衍生陶瓷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力。这项工作不仅为复杂结构陶瓷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也为进一步发展4D打印、驱动器、传感器和工程应用铺平了道路。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385894722061356
作者简介
吕坚院士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座教授,先进结构材料研究中心(CASM)主任,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NPMM)主任,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2006 年及 2017 年曾两次获得由法国总统亲自任命的“法国政府颁授法国国家荣誉骑士勋章”及“法国国家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8 年获得“中国工程界最高奖”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吕坚教授的研究方向涉及先进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实验力学,材料表面工程和仿真模拟,生物与仿生材料力学,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预应力工程,3D 打印先进材料与产品集成设计等。
吕坚院士主页:https://www.cityu.edu.hk/mne/people/academic-staff/prof-lu-jian
![](/UploadFile/IndustryNewsPic/20230214174042_0748.png)
孟松鹤,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或承担4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20余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60余篇。
孟松鹤教授主页:http://homepage.hit.edu.cn/mengsh
- 南洋理工大学周琨教授团队 MSER:混合4D打印柔性多功能复合材料 2024-12-10
-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于凯教授团队 Nat. Commun.:4D 打印长纤维增强型液晶弹性复合材料 2024-10-07
- 兰州化物所王齐华团队 Small:探索4D打印形状记忆聚合物的自适应性 2024-09-13
- 大连化物所卿光焱/武汉纺大张福生 Mater. Today:高度耐用的纤维素光子水凝胶具有可重构性和机械变色性 2025-02-06
- Science子刊:异质集成的可穿戴电子,实现卓越的仿生、机械和电子性能 2020-11-13
- 北航陈玉丽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具有超强力学性能可编程性、复杂形状可重构性,并且可高效重复吸能的力学超材料设计策略 2019-05-14
- 哈工大冷劲松院士团队 CEJ:用于智能热防护系统的具有可调隔热性能的自感知形状记忆硼酚醛气凝胶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