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雕刻分子写神奇——高分子科学家吴奇教授专访
2004-10-21  来源:中国科技大学新闻网

研究是房间里的舞蹈

     刘:工业界有人认为即使是有名望的教授中,都有一半满足于找一种高分子材料,有些自圆其说的优点,对于实用性、可制造性以及成本毫不在乎,您如何看待研究的应用性背景?
     吴:你的问题很好,我在工业界工作了三年,完全不是浪费。这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宽了我的知识面。BASF公司有三千多种产品,从化妆品、仪器、药品,我都接触过。我回到学术界之后,我选题和纯粹学术界教授不一样,我还是有兴趣做些有应用背景的基础研究。回科大后,BASF公司一直对我的项目有兴趣,先后给了我接近两百万的支持。(刘:你给他们什么回报吗?)很多人是帮公司做事情。我倒过来,我只是把我的研究计划给他们看,如果有兴趣,就给钱;没有兴趣拉倒,我不会帮他们做。结果是他们对我的计划都有兴趣。我知道他们对这种基础研究有兴趣,但是没有人做。我只是每个季度给他们一个报告,结果都是发表的。公司不给我钱,我也要做。
     刘:请谈谈您的研究?我知道您的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的内容,发表了很多有分量的文章,您比较满意的工作与文章是那些?
     吴:目前为止,我们做得最好的工作是高分子单链的折叠,这上是高分子物理方面较老的问题。从60年代初期上已经提出,直到70年代实验都无法开展,关注问题的是理论物理学家,最有名的就是莫斯科大学的Lifshit等人做过理论研究,属于朗道学派;最早开始做实验的是MIT的Tanaka;80年代,我工作的实验室有博士生、博士后做过些工作,始终无法解决单分子链的聚集问题,因为分子内聚集和分子间的聚集两个过程往往同时发生,因此实验都失败了。此前,最好的结果是线团很有限地收缩了15%,理论与实践无法吻合。我到香港后,对智能凝胶收缩有兴趣,我希望一石二鸟,从分子角度研究凝胶收缩的问题。我们没有把握,运气却很好,遇到一位很好的学生,现在美国做教授,她不仅勤奋而且聪明,解决了这个问题。30多年来,我们首先从实验证明这个过程是有的,而且解释了过程中的很多现象,于是成了我们经典的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chen)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